襃衣
詞典解釋
亦作“褒衣”。亦作“裒衣”。1.賞賜的禮服。《禮記·雜記上》:“內(nèi)子以鞠衣、襃衣、素沙?!?鄭玄 注:“襃衣者,始為命婦見加賜之衣也?!?b>《禮記·雜禮上》:“復(fù),諸侯以襃衣、冕服、爵弁服。” 鄭玄 注:“襃衣,亦始命為諸侯及朝覲見加賜之衣也?!?清 黃宗羲 《高旦中墓志銘》:“五君子之禍,連其內(nèi)子。 旦中 走各家告之,勸以自裁。 華夫人 曰:‘諾,請得褒衣,以見先夫于地下?!?/p>
(2).寬大之衣。《漢書·朱博傳》:“又敕功曹:‘官屬多襃衣大袑,不中節(jié)度,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?!?宋 梅堯臣 《送楊辯青州司理》詩:“儒者服褒衣,氣志輕王公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馬侯》:“軍中無以為娛, 馬 乃選兵丁中之韶美者,傅粉女粧,褒衣長袖,教以歌舞,日夜會飲於穹幕中?!?王建中 《蔣翊武事略》:“監(jiān)守者以其裒衣大袖,且垂辮,與所捕諸人異,釋之?!?/p>
- 罄歡娛,歌魚藻,徘徊宛轉(zhuǎn)——— 柳永破陣樂·露花倒影
- 金門棲霞山,派續(xù)修水濆——— 楊冠卿棲霞高士以詩鳴於時方幸締交而赴玉隆之請鶴
- 昔時氣銳過奔浪,今日病減真無蠅——— 曾鞏冬曉書懷
- 鴛鴦憔悴不成雙,兩雌一雄鳴鏗鏘。——— 譚嗣同三鴛鴦篇
- 方坻最所愛,意謂可穿筑。——— 王安石招約之職方并示正甫書記
- 雖未脫簪組,且來泛江湖——— 白居易馬上作
- 妙不借口,的自傳衣——— 釋正覺六代祖師畫像贊二祖大祖禪師
- 喬木澄稀影,輕云倚細根——— 杜甫東屯月夜
- 欲依天目住,新自始寧移。——— 嚴(yán)維贈送朱放
- 山僧為我放一板,濺雪奔雷怒未休——— 楊萬里寒食雨中,同舍約游天竺,得十六絕句呈陸務(w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