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負(fù)
詞典解釋
(1).拖欠賦稅、債務(wù)。《史記·汲鄭列傳》:“ 莊 任人賓客為大農(nóng)僦人,多逋負(fù)?!?b>《南史·蔡廓傳》:“又以王公妃主多立邸舍,子息滋長(zhǎng),督責(zé)無窮,啟罷省之,并陳原諸逋負(fù),解遣雜役?!?宋 方勺 《泊宅編》卷九:“ 福州 一農(nóng)家子 張生 ,幼時(shí),父使持錢三千,入山市斧柯,遇村人有為逋負(fù)所迫欲自經(jīng)者,惻然盡以所齎贈(zèng)之?!?徐珂 《清稗類鈔·譏諷·可憐迎鳳德何衰》:“﹝ 陳政鑰 ﹞慷慨好交游,座客常滿,以是多逋負(fù)?!?/p>
(2).指未償?shù)?a href="/hycd/c/c87363.htm" target="_blank">仇恨。《后漢書·段熲傳》:“曾未浹日,兇丑奔破,連尸積俘,掠獲無算;洗雪百年之逋負(fù),以慰忠將之亡魂?!?/p>
(3).拖欠;短少。 唐 元稹 《才識(shí)兼茂明于體用策對(duì)》:“今之課吏者,以賦斂無逋負(fù)為上。” 宋 王禹偁 《監(jiān)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銘》:“鹽鐵奏 秦州 銀坑冶,比多逋負(fù),未入之?dāng)?shù),不減萬計(jì),請(qǐng)擇朝臣以主之。”《明史·周忱傳》:“小民不知兇荒,兩稅未嘗逋負(fù), 忱 之力也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(shí)》卷二:“《元史》載海運(yùn)之逋負(fù),少者每石不及三合,多者不及三升?!?/p>
- 涼州四面皆沙磧,風(fēng)吹沙平馬無跡。——— 陸游涼州行
- 默坐鷓鴣聲里,尋思白石詞仙——— 謝應(yīng)芳西江月 與鄧景文先生干借姜堯章詞
- 葉間梅子青如豆——— 歐陽修漁家傲
- 相從不知久,相送不計(jì)程——— 范成大既離成都,故人送者遠(yuǎn)至漢嘉分袂,其尤遠(yuǎn)而
- 三生種植得梅緣,每見梅花輒欲顛——— 張道洽詠梅雜詩
- 蘧瑗知非我所師,流年已似手中蓍。——— 蘇軾次韻曹九章見贈(zèng)
- 流水泠泠云杳杳——— 陸文圭減字木蘭花 庚申六月三日,同耶律君璋、趙
- 不知紅日在何處,時(shí)見黑云微有光——— 李覯秋陰
- 荻◇時(shí)魚方有味,恨無佳客共杯盤——— 歐陽修離峽州后回寄元珍表臣
- 霓旌絳旆忽相尋,為我尊前橫綠綺。——— 韋莊贈(zèng)峨嵋山彈琴李處士
- 10方塊空島生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