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意
詞典解釋
(1).指道家無(wú)為的主旨。 漢 班固 《奕旨》:“外若無(wú)為默而識(shí),浄泊自守以道意,隱居放言遠(yuǎn)咎悔,行象 虞仲 信可喜。”
(2).表示或傳達(dá)某種意愿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(shū)》:“所以不遠(yuǎn)千里,尺書(shū)道意?!?唐 王勃 《秋晚入洛于畢公宅別道王宴序》:“仰云霞而道意,捨塵事而論心。”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香奩艷語(yǔ)》:“ 春春 已為他邸所畜,獨(dú) 賽師 在,郎君若欲見(jiàn)之,當(dāng)為道意也。” 田漢 《梵峨璘與薔薇》第四幕:“鄙人既知小姐必歸,所以特馳函道意?!?/p>
(3).道教或道家的旨意、氣質(zhì)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塞難》:“儒教近而易見(jiàn),故宗之者眾焉。道意遠(yuǎn)而難識(shí),故達(dá)之者寡焉?!?唐 戴叔倫 《漢宮人入道》詩(shī):“蕭蕭白髮出宮門,羽服星冠道意存?!?宋 蘇軾 《辨道歌》:“真心道意非不嘉,餐金閑暇非虛譁。” 查慎行 題注:“ 東坡 晚年,留心養(yǎng)生之術(shù),於龍虎鉛汞之説,不但能言,而且能行?!?宋 朱熹 《秀野以喜無(wú)多屋宇》詩(shī)之七:“仙人空山居,道意妙羣物。度世君則然,脩身吾豈不?!?/p>
- 裂焰焚身不焚二女心——— 楊維楨金溪孝女歌
- 八州不作士衡夢(mèng),三徑謾為元亮還——— 危彪挽故知容州朝請(qǐng)?zhí)展?/a>
- 豈不慕裘馬,詭得非所安——— 秦觀春日雜興四首
- 楚天闊,浪浸斜陽(yáng),千里溶溶。——— 柳永雪梅香
- 雪耀冰霜冷,塵飛水墨昏——— 杜牧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
- 酒面生紅光,花枝嬌阿娜——— 陳文蔚趙忠州有苦寒懶起之句和其韻
- 山澤沉冥氣尚豪,鬢絲未遽嘆蕭騷——— 陸游和范待制秋興
- 物生遠(yuǎn)害當(dāng)知幾,不知猶可況已知——— 姚勉贊張英玉蟬驚螳螂圖
- 進(jìn)人若將加諸膝,退人若將墜諸淵——— 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
- 泛棹若流萍,桂寒山更青。——— 楊衡送孔周之南海謁王尚書(sh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