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義
詞典解釋
(1).道德信義。《左傳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心不則德義之經(jīng)為頑,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。”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高祖紀(jì)二》:“彼皆戴仰大王德義,愿為大王臣妾。德義已行,南面稱伯, 楚 必斂衽而期?!?晉 潘岳 《西征賦》:“誦六藝以飾姦;焚詩書而面墻;心不則於德義,雖異術(shù)而同亡。” 宋 曾鞏 《送李材叔知柳州》:“古之人為一鄉(xiāng)一縣,其德義惠愛,尚足以薰蒸漸澤?!?魯迅 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或棄斥德義,蹇視淫游,以嘲弄社會(huì),聊快其意,如 堂祥 。”
(2).謂賞罰得當(dāng);亦謂從善去惡。《國語·周語中》:“故圣人之施舍也議之,其喜怒取與也亦議之,是以不主寬惠,亦不主猛毅,主德義而已?!?韋昭 注:“賞得其人,罸當(dāng)其罪,是為德義?!?b>《國語·晉語七》:“ 悼公 與 司馬侯 升臺而望,曰:‘樂夫?’對曰:‘臨下之樂則樂矣,德義之樂則未也。’公曰:‘何謂德義?’對曰:‘諸侯之為,日在君側(cè),以其善行,以其惡戒,可謂德義矣?!?韋昭 注:“善善為德,惡惡為義?!?/p>
- 南浦不知春已晚,西山但覺日初陰——— 文天祥隆興府
- 隔竹每呼皆得應(yīng),二心親熟更如何。——— 方干贈(zèng)鄰居袁明府
- 鳥飛青嶂遠(yuǎn),魚戲碧波深——— 劉宰謝諸友移且游德及亭
- 手持綠酒酹蒼苔,今歲何由疋馬來。——— 陸游鄉(xiāng)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省墳客夔適逢此時(shí)凄然
- 說大人,則藐之,勿視其巍巍然。——— 孟子孟子·盡心章句下·第三十四節(jié)
- 玉洞彥胎仙,自然飲,長生酒——— 馬鈺迎春樂 贈(zèng)汝先生
- 此中深有意,非為釣魚鉤——— 劉長卿泛曲阿后湖,簡同游諸公
- 世間兒女一何癡,斗乞巧、紛紛無數(shù)。——— 李漳鵲橋仙
- 但規(guī)已豐腴,皇恤民亡阽——— 五邁送要公似有這宰古田
- 已將身報(bào)國,莫起望鄉(xiāng)臺——— 王建送鄭權(quán)尚書南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