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辜
詞典解釋
服罪;承擔(dān)罪責(zé)而死。語本《詩·小雅·雨無正》:“舍彼有罪,既伏其辜。”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諸侯驕恣, 吳 首為亂。京師行誅,七國伏辜。”《漢書·佞倖傳·董賢》:“父子驕蹇,至不為使者禮,受賜不拜,辠惡暴著。 賢 自殺伏辜?!薄?a href="/hycd/s/s233462.htm" target="_blank">三國志·吳志·孫亮傳》:“將軍 孫儀 、 張怡 、 林恂 等謀殺 峻 ,發(fā)覺, 儀 自殺, 恂 等伏辜。” 唐 陳子昂 《復(fù)仇議狀》:“然按之國章,殺人者死,則國家畫一之法也。法之不二, 元慶 宜伏辜?!?清 吳熾昌 《客窗閑話初集·吳橋案》:“即提 許三 與諸惡少,一審皆伏辜。”
0
糾錯
詩詞名句推薦
- 安居與我游,閉戶凈灑掃。——— 蘇軾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
- 故里空華屋,佳城映夕陽——— 樓鑰樞密謝公挽詞
- 唐朝卿相宅,此外更應(yīng)無——— 蘇轍次韻子瞻題長安王氏中隱堂五首
- 岸巾晝?nèi)樟南鄬?,坐聽凝笳出繚?/a>——— 宋祁秋日射堂寓目呈應(yīng)之
- 秘廖親傳,依從做徹,達(dá)了憑遭遇。——— 王哲酹江月三首
- 我從西北來,登高望蓬丘——— 長孫佐輔楚州鹽壒古墻望海
- 煙郭遙聞向晚雞,水平舟靜浪聲齊——— 張佖晚次湘源縣
- 世變江河渺未涯,如公真是濟(jì)時危——— 文天祥挽李制帥二首
- 上得孤城向晚春,眼前何事不傷神——— 杜荀鶴登城有作
- 我今行事盡如此,此事正好為吾規(guī)——— 韓愈贈侯喜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