桴鼓
詞典解釋
(1).鼓槌與鼓。比喻相應(yīng)迅速。 宋 羅泌 《路史·后紀(jì)三·炎帝》:“教化興行,應(yīng)如桴鼓。” 明 張居正 《葬地論》:“世言葬地能作人禍福,謂葬得吉壤,家必興隆,得惡地,家必衰替,若影響桴鼓之符應(yīng)者,悉妄也。” 清 王韜 《上當(dāng)路論時(shí)務(wù)書》:“人心之機(jī)器,速於影響;一國之鑪錘,捷於桴鼓。是在為上者善用之耳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桴鼓相應(yīng) ”。
(2).指戰(zhàn)鼓。《史記·田叔列傳》:“ 田仁 對曰:‘提桴鼓立軍門,使士大夫樂死戰(zhàn)鬭, 仁 不及 任安 ?!?唐 劉禹錫 《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句》:“從容自使邊塵靜,談笑不聞桴鼓聲?!?明 徐復(fù)祚 《投梭記·閨敘》:“把笳聲桴鼓相呼喚,令羣丑抱頭竄。”
(3).指警鼓。用于報(bào)警告急。 漢 荀悅 《漢紀(jì)·宣帝紀(jì)三》:“由此桴鼓希鳴,世無偷盜?!?唐 崔日用 《餞唐永昌》詩:“ 洛陽 桴鼓今不鳴,朝野咸推重太平?!?康有為 《公民自治篇》:“故即有循吏,至于桴鼓不鳴,龐吠無警,餘糧棲畝,訟獄少囚,則以為治效之至矣?!?/p>
(4).樂鼓的一種。《文獻(xiàn)通考·樂考九》:“桴鼓, 唐 燕樂有之,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?!?/p>
- 乘龍?zhí)尤?,駕象法王歸。——— 宋之問奉和幸大薦福寺
- 學(xué)圃未成趣,催詩何太忙——— 陳藻題劉氏翠微亭
- 去年不見蠟梅開,準(zhǔn)擬新年恰恰來——— 晁補(bǔ)之謝王立之送蠟梅五首
- 嘆黃塵久埋玉,斷腸揮淚東風(fēng)。——— 孫道絢醉思仙
- 圣朝齊賀說逢殷,霄漢無云日月真——— 王建上李吉甫相公
- 及身強(qiáng)健頻看梅,此花到眼春光催——— 張?jiān)?/a>信中居仁叔正皆有詩訪梅於城西而獨(dú)未暇載酒
- 翠閣朱欄倚處危,夜涼閑捻彩簫吹——— 晏幾道浣溪沙
- 一坐簪纓譚笑處,全勝東籬山色——— 姚述堯念奴嬌
- 昔在紹興,芝嘗再茁——— 王炎太廟瑞芝頌
- 塵埃云納翛翛敝,歲月霜毛種種新——— 吳則禮宣老示寂有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