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會
詞典解釋
詳細(xì)解釋
(1).論古事而結(jié)合時事發(fā)議論。《史記·袁盎晁錯列傳贊》:“ 盎 雖不好學(xué),亦善傅會,仁心為質(zhì),引義忼慨?!?b>《漢書·爰盎晁錯傳贊》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因宜附著合會之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論說》:“雖復(fù) 陸賈 籍甚, 張釋 傅會……并順風(fēng)以託勢,莫能逆波而泝洄矣?!?周振甫 注:“傅會,附會。把 秦 漢 間事和當(dāng)前情勢結(jié)合起來講。”
(2).謂運用辭藻表現(xiàn)思想,或運用事實闡發(fā)意蘊(yùn)。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 衡 乃擬 班固 《兩都》,作《二京賦》,因以諷諫,精思傅會,十年乃成。” 宋 陳善 《捫蝨新話·左氏傅會論語》:“《左氏》有傅會《論語》處甚多?!?/p>
(3).謂虛構(gòu)或歪曲事實,強(qiáng)加比附。《資治通鑒·秦二世皇帝二年》:“ 高 ( 趙高 )皆妄為反辭以相傅會,遂具 斯 ( 李斯 )五刑,論腰斬 咸陽 市?!?b>《宋史·岳飛傳》:“又逼 孫革 等證 飛 受詔逗遛,命評事 元龜年 取行軍時日雜定,傅會其獄?!?清 王應(yīng)奎 《柳南隨筆》卷三:“及獄具, 圣嘆 與十七人,俱傅會逆案坐斬?!?/p>
(4).牽強(qiáng)附會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異事》:“按:《漢書》‘ 膚施 縣乃 秦 縣名’,此時尚未有佛書,疑后人傅會縣名為説?!?b>《宋史·天文志一》:“凡徵驗之説,有涉於傅會,咸削而不書?!?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人部一》:“它如 管輅 之卜, 華陀 之醫(yī)……莫不皆然。后人失其分?jǐn)?shù),思議不及,遂加傅會,以為神授。此政不可知之謂神耳,豈真有鬼神哉!” 嚴(yán)復(fù) 《譯<天演論>自序》:“近二百年, 歐洲 學(xué)術(shù)之盛遠(yuǎn)邁古初,其所得以為名理公例者,在在見極,不可復(fù)搖。顧吾古人之所得,往往先之。此非傅會揚(yáng)己之言也。”
(5).附和;迎合。《文選·潘岳<西征賦>》:“或從容傅會,望表知里?!?李善 注:“謂 陸賈 也。 班固 《漢書》贊曰: 陸賈 從容 平 、 勃 之閒,附會將相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》:“ 孝和皇帝 時, 韋 、 武 弄權(quán),母媼預(yù)政,士有附麗之者,起家而綰朱紫。予以無所傅會,取擯當(dāng)時?!?b>《新唐書·李逢吉傳》:“其黨有 張又新 ……及 訓(xùn) 八人,而傅會者又八人,皆任要劇,故號‘八關(guān)十六子’?!?b>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哲宗紹圣元年》:“至于 趙禼 、 范純粹 ,明知其便,而首尾異同以傅會大臣,可謂挾姦罔上。”
(6).依從。 宋 蘇舜欽 《上范希文書》:“故某自少小迨於作官,所為不敢妄,必審處己之才能,而傅會於道。人雖不知,自信甚篤且久矣?!?/p>
(7).指依附。 宋 王安石 《謝知州啟》:“伏維某官美業(yè)內(nèi)充,懿文內(nèi)飾,傅會升平之世,躋陞通顯之官?!?/p>
(8).粘合,涂飾。《列子·湯問》:“ 偃師 大懾,立剖散倡者以示王,皆傅會革、木、膠、漆、白、黑、丹、青之所為。” 清 劉獻(xiàn)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 紫廷 家廢書套甚多,委積壁角以飽蛇鼠耳。 虞臣 取而裁之,製成研匣一,傅會之以膠、漆,錦不可得?!?/p>
- 2保齡撞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