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談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高譚 ”。1.侃侃而談,大發(fā)議論。 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接識》:“是故多陳處直,則以為見美,靜聽不言,則以為虛空,抗為高談,則為不遜?!?北周 庾信 《預(yù)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》:“高譚變白馬,雄辯塞 飛狐 ?!?明 許承欽 《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》詩:“蟹羹魚炙行日夕,高談話昔情逾敦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三:“可是--平常日子高談‘男女之大防’的,豈非就是他這班‘社會的棟梁’么?”
(2).不切實(shí)際的議論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官理》:“昔 衞靈 聽圣言而數(shù)驚,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?!?/p>
(3).高明的談吐;高尚的言談。 南朝 梁 蕭統(tǒng) 《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》:“高談屬時勝,寡聞終自恧。” 宋 秦觀 《送喬希圣》詩:“杖藜對客騁高談,自覺胸襟輩 堯 禹 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哭志衍》詩:“高譚羣兒驚,健筆小儒怍?!?/p>
- 我豈昔好徑,報以履下穿——— 陳師道秋懷十首
- 徒聞周雅什,愿賦朔風(fēng)篇——— 李商隱四年…遂作憶雪又作殘雪詩各一百言以寄情于游舊。憶雪
- 曲突非無驗(yàn),方穿有不行——— 王安石正肅吳公挽辭三首
- 一到南園便忘返,亭邊綠浸琵琶洲——— 陸游南園四首
- 可中更踐無人境,知是羅浮第幾天——— 曹松羅浮山下書逸人壁
- 舊交多已謝明時,孟達(dá)奇才最所思——— 陸游哭李孟達(dá)
- 叨塵愧甚鶴乘軒,誓報洪私敢寒源——— 姚勉恭和御賜詩
- 歷代頻更主,盤空漸變龍。——— 張蠙和友人許裳題宣平里古藤
- 日御仙途遠(yuǎn),山靈壽域長——— 梁升卿奉和圣制答張說扈從南出雀鼠谷
- 墮魄抱空月,出沒難自裁。——— 孟郊峽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