觚棱
詞典解釋
亦作“ 觚棱 ”。1.宮闕上轉(zhuǎn)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。亦借指宮闕。《文選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設(shè)璧門之鳳闕,上觚稜而棲金爵。” 呂向 注:“觚稜,闕角也?!?b>《后漢書·班固傳上》作“柧棱”。 宋 王觀國(guó) 《學(xué)林·觚角》:“所謂觚稜者,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,故謂之觚稜。” 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天地三·天目山》:“ 西周 浸冷觚稜月,未必遷 岐 説果非?!?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(shī)》之三百:“北望觚稜南望雁,七行狂草達(dá)京華。” 郁達(dá)夫 《偶成》詩(shī):“不羨神仙況一官,觚棱那復(fù)夢(mèng) 長(zhǎng)安 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柧棱 ”。
(2).借指京城。 宋 秦觀 《赴杭倅至汴上作》詩(shī):“俯仰觚棱十載間,扁舟江海得身閑?!?康有為 《出都留別諸公》詩(shī):“無端又作觚棱夢(mèng),醒視扁舟落五湖?!?/p>
(3).借指故國(guó)。 梁?jiǎn)⒊?/a> 《游箱根浴溫泉作》詩(shī):“忽起觚棱思,鄉(xiāng)心到 玉關(guān) ?!?/p>
(4).棱角。 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(yáng)消夏錄五》:“時(shí)河冰方結(jié),觚稜如鋒刃?!?/p>
(5).比喻言行方正剛烈。 清 方文 《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》詩(shī)之一:“時(shí)危明且晦,未可太觚稜。”
見“ 觚稜 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