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漢詞典 漢英詞典 日漢詞典 漢日詞典 韓中詞典 中韓詞典 德中詞典 中德詞典 法中詞典 中法詞典 英語造句 英文縮寫
漢語詞典 漢語字典 成語詞典 說文解字 近反義詞 書法字典 詩詞名句 詩詞古文 中文造句 勵志名言
指佛的舌頭。據(jù)說佛舌廣而長,覆面至發(fā)際,故名。《大智度論》卷八:“是時佛出廣長舌,覆面上至髮際,語婆羅門言:‘汝見經(jīng)書,頗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語不?’” 宋 蘇軾 《贈東林總長老》詩:“溪聲便是廣長舌,山色豈非清凈身?!?清 趙翼 《大石佛歌》:“斯特 維摩 寓言耳,廣長舌豈論尋尺。”后用以喻能言善辯。 宋 朱熹 《后洞山口晚賦》詩:“從教廣長舌,莫盡此時心。” 清 黃遵憲 《紀(jì)事》詩:“登場一酒胡,運轉(zhuǎn)廣長舌?!?茅盾 《虹》一:“但兩性問題這名詞,在這位廣長舌的參政權(quán)的熱心家耳朵中,大概還是很生疏?!?/p>
佛的三十二相之一。指佛陀的舌葉廣長,覆蓋到髮際。佛教傳說,佛陀在過去世中,能自修十善業(yè),見他人修,心生歡喜讚嘆。悲憫眾生,教導(dǎo)正法,而有此特徵。後人遂用來比喻善說教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