鹖冠
詞典解釋
(1).以鹖羽為飾之冠。武官之冠。《后漢書·輿服志下》:“武冠,俗謂之大冠,環(huán)纓無(wú)蕤,以青系為緄,加雙鶡尾,豎左右,為鶡冠云。五官、左右虎賁、羽林、五中郎將、羽林左右監(jiān)皆冠鶡冠,紗縠單衣?!?唐 柳宗元 《送邠寧獨(dú)孤書記赴辟命序》:“﹝ 楊朝晟 ﹞沉斷壯勇,專志武力,出麾下,取主公之節(jié)鉞而代之位,鶡冠者仰而榮之。”集注引 孫汝聽 曰:“鶡冠,武士之冠也。” 清 錢謙益 《中秋日得鳳督馬公書來報(bào)剿寇師期喜而有作》詩(shī):“鶡冠將軍來打門,尺書遠(yuǎn)自中都至?!?/p>
(2).隱士之冠。《文選·劉孝標(biāo)〈辯命論〉》:“至於鶡冠甕牖,必以懸天有期?!?李善 注:“《七略》 鶡冠子 者,蓋 楚 人也,常居深山,以鶡為冠,故曰鶡冠?!?唐 杜甫 《小寒食舟中作》詩(shī):“佳辰強(qiáng)飲食猶寒,隱幾蕭條戴鶡冠。” 仇兆鰲 注:“ 趙 注:鶡冠,隱者之冠。” 清 王端履 《重論文齋筆錄》卷五:“渾忘憔悴無(wú)顏色,翻笑他人戴鶡冠?!?/p>
- 炎風(fēng)五月交,中夜吐明月——— 蘇轍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
- 平生所懷抱,應(yīng)共帝王論——— 文同大元觀題壁
- 青天白日佳城閉,宰木蕭蕭穗帳虛——— 黃公度挽林聞遠(yuǎn)
- 未應(yīng)遺合抱,取用及把拱。——— 蘇軾送周正孺知東川
- 護(hù)贈(zèng)單于使,休軺太原郭。——— 吳少微和崔侍御日用游開化寺閣
- 朝穿錦石江灘潤(rùn),暮入煙堤竹屋鳴——— 梅堯臣送馬少卿知襄州
- 吏部應(yīng)相待,如君才調(diào)稀——— 岑參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贊府赴選(得歸字)
- 落梅暑雨消殘粉,云重?zé)熒詈辰?/a>——— 馮延巳上行杯·落梅暑雨消殘粉
- 新交握臂行,肝膽?yīng)q楚越——— 戴復(fù)古答婦詞
- 一朝大蜂出不戒,舂容靚飾修且姱——— 戴表元義蜂行
- 8表面張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