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讬
詞典解釋
亦作“ 假托 ”。1.虛擬;虛構。 晉 袁宏 《后漢紀·光武紀》:“ 子房 玄筭, 高祖 之蓍龜也。始者相得,非 子房 不謀也。海內既安,杜門不出,假託神仙,僅乃獲免。”《隋書·藝術傳序》:“或變亂陰陽,曲成君欲;或假託神怪,熒惑民心?!?b>《朱子語類》卷六五:“《易》則未曾有此事,先假託都説在這里?!?b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七:“只看《太平廣記》以后許多記載之書,中間儘多遇神遇鬼的,說得的的確確,難道盡是假托出來不成?” 郭沫若 《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這些議論是不是稗官小說的作者所假托的,不得而知?!?/p>
(2).猶假冒,偽托。《元典章·臺綱二·察司合察事理》:“隨處若有假託正一,妄造妖言,煽惑人心,涉於背義者嚴責。” 明 楊慎 《升庵詩話》卷十四:“ 李陵 眾作,總雜不類,殆是假托,非盡 陵 志?!?清 戴名世 《老子論上》:“自 申不害 、 韓非 假託 老子 之説,而使 老子 蒙詬萬世?!?徐特立 《關于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》:“偽書一部分是后人為自己辯護假托的?!?/p>
(3).依托,憑借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敘事》:“史臣撰録,亦同彼文章,假託古詞,翻易今語。潤色之濫,萌於此矣?!?b>《宋史·寧宗紀一》:“夫 韓侂胄 假託聲勢,竊弄威福?!?明 李贄 《焚書·寄答留都》:“誰肯趨炎附熱,假托師弟名色以爭奔競耶?”
(4).托辭,借口。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又凡質物值錢者纔足了年數(shù),就假託變賣過了,不準贖取,如此刻剝貧戶,以致肥饒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倩兒》:“女欲 澄 假托讀書,留居於此?!?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二本:“婢子見機,即取桌上壺,假托添酒,回身便走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