皎然
詞典解釋
(1).明亮潔白貌。《漢書·天文志》:“ 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時(shí),天暒晏,殷殷如雷聲,有流星頭大如缶,長(zhǎng)十餘丈,皎然赤白色,從日下東南去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(yǔ)·任誕》:“ 王子猷 居 山陰 ,夜大雪,眠覺,開室命酌酒,四望皎然,因起仿偟,詠 左思 《招隱》詩(shī)。” 唐 陸龜蒙 皮日休 《寒夜聯(lián)句》:“況聞風(fēng)篁上,擺落殘凍雪。寂爾萬(wàn)籟清,皎然諸靄滅?!?明 謝讜 《四喜記·佳期重會(huì)》:“冰輪乍皎然,正中天,懽娛不覺宵光半?!?/p>
(2).高潔貌。《后漢書·王暢傳》:“ 蘧伯玉 恥獨(dú)為君子,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訓(xùn),而慕 夷 齊 之末操,無乃皎然自貴於世乎?” 明 方孝孺 《袁安臥雪圖贊》:“烈烈司徒,處困不折。志行皎然,與雪俱潔。”
(3).清晰貌;分明貌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聲律》:“抗喉矯舌之差,攢脣激齒之異,廉肉相準(zhǔn),皎然可分。” 唐 孟郊 《送孟寂赴舉》詩(shī):“濁水無白日,清流鑒蒼旻。賢愚皎然別,結(jié)交當(dāng)有因。” 清 龔自珍 《與江居士箋》:“所可喜者,中夜皎然,於本來此心,知無損已爾。” 李新 《<紅樓夢(mèng)>新評(píng)》:“殊不知視婦女如珍寶之心,皎然如見,此不可為諱者也?!?/p>
- 守玄知默交龍虎,肯泥丹爐子午紅——— 方回寄贈(zèng)集虛孟高士
- 文章關(guān)氣運(yùn),要與理亂符——— 黃宏書嘆
- 谷見坡詩(shī)衡用訣,了知真是一家風(fēng)——— 趙蕃從李崇道覓潘衡墨四首
- 秦箏齊瑟燕趙女——— 沈約四時(shí)白纻歌 夜白纻
- 氣射燈花落,光侵壁罅濃。——— 貫休夜對(duì)雪作寄友生
- 卻與平章珠玉價(jià),看醉里,錦囊傾。——— 辛棄疾江神子/江城子
- 催拜連翩鳳詔飛,樂城幽概愿相違——— 宋庠和吳侍郎曏號(hào)樂城居士今復(fù)職守陜臨歧自哂二
- 玉人山之阿,為爾增嘆喟——— 方岳再用韻酬朱制干憶梅
- 嘆我干微祿,期君起故家——— 趙蕃寄趙元?dú)w并屬元默三首
- 人來顧汝笑,誦我此詩(shī)章——— 蘇轍廳前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