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漢詞典 漢英詞典 日漢詞典 漢日詞典 韓中詞典 中韓詞典 德中詞典 中德詞典 法中詞典 中法詞典 英語(yǔ)造句 英文縮寫
漢語(yǔ)詞典 漢語(yǔ)字典 成語(yǔ)詞典 說(shuō)文解字 近反義詞 書法字典 詩(shī)詞名句 詩(shī)詞古文 中文造句 勵(lì)志名言
佛教名詞。僧尼所受戒律之稱。意謂戒條圓滿充足,故名。其戒條數(shù)量,不盡一致。 中國(guó) 漢 族僧尼依據(jù)《四分律》受戒,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,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拘尸那揭羅國(guó)》:“ 善賢 聞已,心浄信解,求入法中,受具足戒?!?唐 黃滔 《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》:“旋將西游,受具足戒于 襄州 龍興寺 ?!币嗍∽鳌?具戒 ”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梵衍那國(guó)》:“及 阿難 之度出家也,其衣變為法服,及受具戒,更變為九條僧伽胝。” 宋 秦觀 《圓通禪師行狀》:“ 天禧 二年,普度天下僧,遂落髮受具戒?!?/p>
佛教戒律之一。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