跬步
詞典解釋
亦作“蹞步”。1.半步,跨一腳。《大戴禮記·勸學(xué)》:“是故不積跬步,無以致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?!?王聘珍 解詁:“跬,一舉足也?!?b>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作“蹞步”。 楊倞 注:“半步曰蹞,蹞與跬同?!?b>《北史·魏收傳》:“跬步無已,至於千里;覆簣而進(jìn),及於萬仞?!?宋 范成大 《土門》詩:“顛墜較分寸,商略營(yíng)蹞步?!?梁?jiǎn)⒊?/a> 《新民說》三:“譬之蹞步,以一足立,以一足行?!?沉鈞儒 《寄大兒》詩:“小妹居對(duì)房,跬步無我離。”
(2).舉步;邁步。 宋 蘇軾 《靈壁張氏園亭記》:“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,則跬步市朝之上,閉門而歸隱,則俯仰山林之下?!?明 陸樹聲 《清暑筆談》:“士大夫逢時(shí)遇合,跬步以至公卿非難,而歸田為難?!?清 梁章鉅 《退庵隨筆·官常一》:“青云之路,跬步可階;五尺之童,便思奔競(jìng)?!?/p>
(3).指極近的距離。《舊唐書·肅宗紀(jì)下》:“忽大風(fēng)飛沙,跬步之間,不辨人物。” 宋 蘇軾 《答陳季常書》:“自失官后,便覺三山跬步,云漢咫尺,此未易遽言也?!?b>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》:“時(shí)昏霧四塞,跬步莫覩物色?!?/p>
(4).形容少;極少。 漢 袁康 《越絕書·外傳計(jì)倪》:“ 桓 稱仲父, 文 稱太公,計(jì)此二人,曾無跬步之勞,大呼之功,乃忘弓矢之怨,授以上卿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辭賜金第一札子》:“今臣等雖備位五使,猶在京城,跬步之勞,亦未嘗有,以何勛效再受重賜?!?b>《朱子語類》卷五九:“自來見得此理真無內(nèi)外,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,便覺此心慊然?!?/p>
(5).喻指小節(jié)。 金 王若虛 《<論語>辨惑四》:“夫細(xì)行不矜,終為大德之累,跬步必謹(jǐn),猶憂其過舉也。”《明史·張邦奇?zhèn)鳌?/b>:“﹝ 張邦奇 ﹞與 王守仁 友善,而語每不合。躬修力踐,跬步必謹(jǐn)?!?清 姚鼐 《復(fù)張君書》:“是故古之士,於行止進(jìn)退之間,有跬步不容不慎者,其慮之長(zhǎng)而度之?dāng)?shù)矣?!?/p>
(6).人跡。 唐 杜甫 《溪漲》詩:“茲晨已半落,歸路跬步疏?!?仇兆鰲 注:“跬步疏,人跡稀也?!?清 曹寅 《葺治亭后竹徑和牧中丞韻》:“跬步春園空,蒼然隔林語。”
國(guó)語詞典
跬步
-
半步。
- 聊齋志異.卷十.恒娘:「日將暮,則相對(duì)調(diào)笑,跬步不離閨闥。」
- 前對(duì)終南山。——— 王維答張五弟
- 因君報(bào)情舊,閑慢欲垂綸。——— 劉長(zhǎng)卿送鄭司直歸上都
- 鴟閣行看迎太宰,象篦應(yīng)記講庖人——— 周必大頃在道中聞邦衡侍郎將進(jìn)周禮新解嘗賦詩就為
- 去年人在鳳凰池,銀燭夜彈絲。——— 薩都剌小闌干·去年人在鳳凰池
- 草蟲之中無你般薄劣把人焦——— 鄭光祖【雙調(diào)】駐馬聽近
- 逡巡九霄外,似振風(fēng)中鐸——— 元稹松鶴
- 童兒不耐煩,微吟起身去——— 趙崇鉘破褐
- 流水不知何處去,漁樵一飽兩忘言——— 陽枋舟過磧江同存子侄論易
- 市遠(yuǎn)無繒繳,年豐足稻粱——— 陳師道住雁
- 流光銷道路,以此生嗟辛。——— 李群玉送蕭綰之桂林
- 5雙開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