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稅法
詞典解釋
唐德宗 建中 年間開始實(shí)行的新賦稅法。因稅分夏秋兩季繳納,故稱。兩稅法是 唐 代后期直至 明 代中葉田賦制度的基礎(chǔ)?!?a href="/hycd/x/x207093.htm" target="_blank">新唐書·楊炎傳》:“ 炎 疾其敝,乃請為‘兩稅法’,以一其制。凡百役之費(fèi),一錢之?dāng)?,先度其?shù)而賦於人,量出制入。戶無主客,以見居為簿;人無丁中,以貧富為差。不居處而行商者,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,度所取與居者均,使無僥利。居人之稅,秋夏兩入之,俗有不便者三之。其租、庸、雜役悉省,而丁額不廢。其田畝之稅,率以 大歷 十四年墾田之?dāng)?shù)為準(zhǔn),而均收之,夏稅盡六月,秋稅盡十一月,歲終以戶賦增失進(jìn)退長吏,而尚書度支總焉。”亦省稱“ 兩稅 ”。 唐 白居易 《重賦》詩:“國家定兩稅,本意在憂人?!薄缎?a href="/hycd/t/t361154.htm" target="_blank">唐書·德宗紀(jì)》:“﹝ 建中 元年﹞二月丙申,初定兩稅?!?宋 蘇軾 《策別十五》:“自兩稅之興,因地之廣狹瘠腴而制賦,因賦之多少而制役,其初蓋甚均也?!?梁啟超 《<變法通議>自序》:“故夫變者,古今之公理也。貢助之法,變?yōu)?a href="/hycd/z/z101229.htm" target="_blank">租庸調(diào),租庸調(diào)變?yōu)閮啥?,兩稅變?yōu)?a href="/hycd/y/y336785.htm" target="_blank">一條鞭?!?/p>
- 游遨者是誰,君子為郁陶。——— 孟郊寒地百姓吟
- 橋邊一樹傷離別,游蕩行人莫攀折。——— 李紳過梅里七首家于無錫四十載,今敝廬數(shù)堵猶存
- 潭嶂積佳氣,荑英多早芳——— 羊士諤息舟荊溪,入陽羨南山,游善權(quán)寺,呈李功曹巨
- 白鶴迎來天樂動(dòng),金龍擲下海神驚。——— 劉禹錫和令狐相公送趙常盈煉師與中貴
- 瑞云千里映,祥輝四望新。——— 于季子詠云
- 召用既晚矣,天命良復(fù)慳——— 蘇軾二鮮于君以詩文見寄作詩為謝
- 姱節(jié)麗有暉,高情澹無營——— 吳泳壽范潔齋二首
- 秪有三更月,知予萬古心——— 楊萬里夜讀詩卷
- 每歲秋分老人見,表皇家、襲慶迎祺——— 史浩采蓮(搖捱遍)
- 王喬在何處,清漢正驂鸞。——— 杜牧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直內(nèi)署,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