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時抱佛腳
詞典解釋
唐 孟郊 《讀經(jīng)》詩:“垂老抱佛腳,教妻讀黃經(jīng)。”謂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臨渴掘井之意。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“臨時抱佛腳”。 宋 劉攽 《中山詩話》:“ 王丞相 嗜諧謔。一日,論沙門道,因曰:‘投老欲依僧。’客遽對曰:‘急則抱佛腳。’ 王 曰:‘投老欲依僧是古詩一句。’客亦曰:‘急則抱佛腳是俗諺全語。’” 明 張誼 《宦游紀聞·抱佛免罪》:“ 云南 之南一番國,其俗尚釋教,人有犯罪應(yīng)誅者,其國主捕之,其人恐,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腳、知悔過,愿削髮為僧,不敢蹈前非,主許之,竟貰其罪,遂髡髮環(huán)耳,披禪衣、守禪教,故其國人為僧者多。常有人入中國,皆自稱番僧,而莫知其故。俗諺云:‘閒時不燒香,急來抱佛腳’,蓋本諸此?!?b>《鏡花緣》第十六回:“不瞞二位大賢説,這叫作‘臨時抱佛腳’,也是我們讀書人通病,何況他們孤陋寡聞的幼女哩?!?胡適 《廬山游記》:“ 夢旦 帶有 吳煒 的《廬山志》,共十五卷,我借來翻看。這也是臨時抱佛腳的工作?!?丁玲 《母親》三:“我小的時候,也只鬼畫桃符的畫了一下子,后來就全都丟了,說女人們學(xué)來沒用。前幾天才又臨時抱佛腳,找了一本帖,發(fā)了一枝羊毫筆,手都打戰(zhàn)呢?!?/p>原意為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臨渴掘井之意。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“臨時抱佛腳”。
臨時抱佛腳出處
臨時抱佛腳是成語。
- 古號黔南今號融,真仙第一勝高嵩——— 杜應(yīng)然融州老君洞敕賜真仙巖之圖
- 綠卷晴荷插滿池,珍禽來慣帖船飛——— 張镃池上
- 絕弦罷流水,聞笛同山陽。——— 權(quán)德輿從事淮南府過亡友楊校書舊廳感念愀然
- 農(nóng)皇古神圣,為世名百藥——— 歐陽修汝癭答仲儀
- 郡樓著眼蜀天寬,分得巴江水一灣——— 汪元量嘉定府
- 來歲須將一點霸,浮家今厭百程過——— 葉適送丁子齊主簿
- 黃河為血脈,太行為筋膂——— 石介過魏東郊
- 辜負我,悔憐君,告天天不聞。——— 牛嶠更漏子·春夜闌
- 媯水祀百世,莆田生此公——— 楊萬里陳安行舍人閣學(xué)挽詞三首
- 五斗未供雞鶩飽,一身長占簿書間——— 李流謙任德廣通判拉游長松以詩見貽次其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