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鸞
詞典解釋
(1).龍與鳳。亦喻賢士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九愁賦》:“感龍鸞而匿跡,如吾身之不留。”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吊屈原文》:“身絶 郢 闕,跡遍 湘 干。比物荃蓀,連類龍鸞?!?宋 蘇軾 《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(xiāng)》詩:“ 鹿門 上冢回,牀下拜龍鸞。”
(2).喻華美的文章。語本《文選·吳質(zhì)〈答魏太子箋〉》:“摛藻下筆,鸞龍之文奮矣?!?李善 注:“鸞龍,鱗羽之有五彩,故以喻焉?!?呂向 注:“鸞龍,有五色文章也。” 唐 李白 《留別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》詩:“ 裴生 覽千古,龍鸞炳天章。”
(3).喻指樂器聲音美妙,如龍吟鳳鳴。 宋 葉適 《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啟好游者》詩:“龍鸞變化異,笙笛音製殊?!?/p>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短歌傷薤曲,長暮泣松扃——— 李嶠武三思挽歌
- 玉露初零秋夜永,幽香直入小窗紗——— 蔡伸浣溪沙(賦向伯恭薌林木犀二首)
- 一闡清風(fēng)岸——— 王處一青玉案 第三宣作
- 云之漢兮水之淵,佳哉斯人兮水云之仙——— 文天祥書汪水云詩后
- 先生明甚勇如之,天地萬物莫吾挫——— 曾豐書嚴(yán)子陵釣臺(tái)
- 五老揖君天上笑,把杯相對(duì)酌金波——— 戴復(fù)古南康六老堂
- 聞道朝來雪又下,老人今歲未應(yīng)饑——— 蘇轍上元前雪三絕句
- 唯有落花無俗態(tài),不嫌憔悴滿頭來。——— 劉禹錫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
- 惟有心月月,天者常清明——— 王義山贈(zèng)心月相士
- 翻嫌枕席上,無那白云何——— 王維游李山人所居因題屋壁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