恁地
詞典解釋
亦作“ 恁的 ”。亦作“ 恁底 ”。1.如此,這樣。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下:“前世謂‘阿堵’,猶今諺云‘兀底’;‘寧馨’,猶‘恁地’也,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詞。” 宋 柳永 《晝夜樂(lè)》詞:“早知恁地難拚,悔不當(dāng)初留住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料想當(dāng)日別離不恁的苦。”《水滸傳》第一回:“既然恁地,依著你説,明日絶早上山。” 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等還音義》:“所謂兀底、恁底、寧底、憑底、惡得、惡垜、阿墮、阿堵,皆言‘此等’也?!?/p>
(2).怎樣,怎么。《京本通俗小說(shuō)·碾玉觀音》:“ 崔寧 認(rèn)得像是 秀秀 的聲音,趕將來(lái)又不知恁地,心下好生疑惑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鶴賦》:“今日公暇,曾約 黃山谷 與 印禪師 再游 赤壁 ,恁的尚未到也?”
(3).什么。《快心編初集》第二回:“一日,鋤到墻邊,一聲響,把鋤子跳將起來(lái),暗自道,作怪,打著了恁的東西?”
- 山前灌輸各自足,轆轤罷轉(zhuǎn)井口閑——— 王安石酬王督賢良松泉二詩(shī)其一泉
- 天迥遙岑倒影、落層波。——— 張?jiān)?/a>南歌子
- 猶解起人河洛思,可憐大勝嶧山碑——— 喻良能窆石
- 但愿與君,歌舞常新,歡娛無(wú)算——— 林季仲傾杯樂(lè)(寵慶主人壽,代作)
- 樂(lè)盈而反,禮順其禋。——— 賀知章壽和
- 萬(wàn)里憶歸元亮井,三年從事亞夫營(yíng)——— 李商隱二月二日
- 說(shuō)甚封侯萬(wàn)里,待朱門畫戰(zhàn),大第崇墀。——— 何夢(mèng)桂八聲甘州
- 潮陽(yáng)未到吾能說(shuō),海氣昏昏水拍天。——— 韓愈題臨瀧寺
- 江上綠楊芳草,想見故園春好——— 吳潛如夢(mèng)令
- 山下孤煙漁市曉,柳邊疏雨酒家深。——— 王琪望江南/憶江南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