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和
詞典解釋
(1).安定和平;安定和睦。《晏子春秋·問上三》:“未免乎危亂之理,而欲伐安和之國,不可,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。”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百姓皆懷安和之心,而樂戴其上?!薄?a href="/hycd/b/b24774.htm" target="_blank">北齊書·魏收傳》:“自 魏 、 梁 和好,書下紙每云:‘想彼境內(nèi)寧靜,此率土安和?!?唐 元結(jié) 《夏侯岳州表》:“公能清正寬恕,靜以理之,故其人安和而服説,為當(dāng)時(shí)法則。”《元典章·禮部六·五世同居旌表其門》:“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門?!?/p>
(2).安詳平和。《漢書·杜延年傳》:“ 延年 為人安和,備於諸事,久典朝政,上任信之,出即奉駕,入給事中,居九卿位十餘年?!薄?a href="/hycd/n/n88700.htm" target="_blank">南史·王僧辯傳》:“母姓 魏氏 ,性甚安和,善於綏接,家門內(nèi)外莫不懷之。” 清 包世臣 《再與楊季子書》:“ 介甫 詞完氣健,饒有遠(yuǎn)勢(shì); 子固 茂密安和,而雄強(qiáng)不足。”
(3).平安,安好。 唐 韓愈 《與大顛師書》:“孟夏漸熱,惟道體安和?!?宋 范仲淹 《與中舍書》之十:“今日 錢主簿 來領(lǐng)書,知尊候安和?!?宋 沉作喆 《寓簡》卷八:“思慮清靜,步履輕健,寢寐安和?!?/p>
(4).猶晴和,溫和?!?a href="/hycd/y/y138749.htm" target="_blank">云笈七籤》卷二六:“天氣安和,芝草常生?!?/p>
- 而我竄逐者,龍鐘初得歸。——— 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
- 日晚梧桐落,微寒入禁垣。——— 薛奇童相和歌辭·怨詩二首
- 回中烽火入,塞上追兵起。——— 陳子昂贈(zèng)趙六貞固二首
- 錢塘岸上春如織,淼淼寒潮帶晴色——— 溫庭筠相和歌辭堂堂
- 移疾覯新篇——— 謝朓和劉中書繪人琵琶峽望積布磯詩
- 他年須是早歸來,奉迎當(dāng)遣遼東鶴——— 曹勛夢(mèng)仙謠
- 今日天晴宜麥?zhǔn)?,明朝春到?bào)花知——— 王邁元旦次日立春
- 賜品暫醒歌里醉,延和行對(duì)臺(tái)臣——— 王安中臨江仙(和梁才甫茶詞)
- 戎裝命賓侶,作此開愁顏——— 王禹偁射弩
- 更縱無人訝狂怪,堯夫非是愛吟詩——— 邵雍首尾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