掊克
詞典解釋
亦作“ 掊剋 ”。亦作“ 掊刻 ”。聚斂;搜括。亦指搜括民財(cái)之人。一說,自大而好勝人。《詩(shī)·大雅·蕩》:“曾是彊御,曾是掊克?!?毛 傳:“掊克,自伐而好勝人也?!?朱熹 集傳:“掊克,聚斂之臣也?!?b>《漢書·敘傳下》:“曾是強(qiáng)圉,掊克為雄,報(bào)虐以威,殃亦兇終?!?晉 葛洪 《<抱樸子>外篇自序》:“愡恫官府之閒,以窺掊尅之益,內(nèi)以夸妻妾,外以釣名位?!?唐 白居易 《論刑法之弊》:“掊刻之心,無文之弊,不生於刀筆之下矣?!?b>《新唐書·韓滉傳》:“ 德宗 立,惡 滉 掊刻,徙太常卿?!?宋 王安石 《兼并》詩(shī):“俗吏不知方,掊克乃為材?!?b>《元典章·兵部一·軍官》:“似此掊尅非止一端,漸將軍戶侵損?!?b>《明史·彭時(shí)傳》:“光祿寺採(cǎi)辦,各城門抽分,掊剋不堪?!?章炳麟 《訄書·消極》:“近歲掊克之盡,賂鬻之彰,誃館之侈,蚩賤所發(fā)憤也?!?/p>
- 茲游豈其遠(yuǎn),東城大道周——— 韓維奉和興宗臘日招賓浴普光
- 舊稿詩(shī)重定,新編手自繙——— 項(xiàng)安世夜坐
- 到頭從所欲,還汝舊滄波——— 齊己放鷺鷥
- 顧無廟堂策,貽此中夏殃。——— 李嶠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爾而作
- 漸木杪、參旗西轉(zhuǎn)。——— 史達(dá)祖賀新郎
- 御街多行客,行客悲春風(fēng)。——— 鮑溶隋宮
- 一官唯買晝公堂,但得身閑日自長(zhǎng)——— 許渾湖州韋長(zhǎng)史山居(即皎然舊宅)
- 出郭尋幽興自長(zhǎng),叢林梅子未全黃——— 李洪和尚善韻
- 把箋不知暮,論文殊未休——— 徐璣登三層樓與王仲言聯(lián)句
- 扶行壺中天,草樹含夕光——— 董嗣杲自武康入京隨即渡越
- 9涵芬辦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