凄惻
詞典解釋
因情景凄涼而悲傷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勾踐伐吳外傳》:“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,國人悲哀,皆作離別相去之詞……於是觀者莫不悽惻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悽惻?!?唐 白行簡 《李娃傳》:“一旦大雪,生為凍餒所驅(qū),冒雪而出,乞食之聲甚苦,聞見者莫不悽惻?!?清 顧炎武 《禹陵》詩:“ 會稽 山色好,悽惻獨攀登。”
悲痛;哀傷。 蘇曼珠 《碎簪記》:“余心中甚為 蓮佩 凄惻,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?!?/p>
因情景凄涼而感觸悲傷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:“是以行子腸斷,百感凄惻。” 唐 黃滔 《明皇回駕經(jīng)馬嵬賦》:“六馬歸 秦 ,卻經(jīng)過於此地;九泉隔 越 ,幾凄惻於平生。” 宋 陸游 《鹿頭關(guān)過龐士元廟》詩:“ 士元 死千載,凄惻過遺祠?!?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事物八·玉華山樵》:“老懷豈能忘故山,神游往往于其問。為君寫此轉(zhuǎn)凄惻,片云零落何時還?!?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:“那歌調(diào)在那弦上是發(fā)出那樣高亢的,激昂的,又非常委婉凄惻的聲音, 阿毛 又想哭了?!?/p>
- 畫堂照簾殘燭,夢馀更漏促。——— 溫庭筠歸國謠
- 幽事欲論誰共,白鷗飛來似可,忽去復(fù)何如——— 辛棄疾水調(diào)歌頭(將遷新居不成有感戲作。時以病止酒,且遺去者。末□及之)
- 乾坤殺敢凄涼甚,浮海吾寧逐磬襄——— 程公許步自南定樓至海觀
- 好是悲歌將進(jìn)酒,不妨同賦惜馀春。——— 張元干瑞鷓鴣
- 風(fēng)雨衡門此夜開,羊曇喜報謝安來——— 強(qiáng)至程舅夜見過
- 晤言相與入圣處,一取萬古光芒回——— 王安石寄王逢原
- 殘菊由能傲霜學(xué),休將白眼向人看——— 秋瑾殘菊
- 枯疇已獲大野空,怒江未落連洲沒——— 張耒偶書三首
- 髀肉縱消吾舌在,任從兒女暗揶揄——— 陳舜俞次韻酬余彥翔
- 不見朝正使,啼痕滿面垂——— 杜甫元日寄韋氏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