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灰
詞典解釋
把灰燼棄在路上。 殷 代對棄灰于道者斷其手, 商君 對棄灰于道者處黥刑用以立威治國?!?a href="/hycd/h/h235409.htm" target="_blank">韓非子·內(nèi)儲說上》:“ 殷 之法刑棄灰於街者。 子貢 以為重,問之 仲尼 。 仲尼 曰:‘知治之道也。夫棄灰於街必掩人……雖刑之可也。且夫重罰者,人之所惡也;而無棄灰,人之所易也。使人行之所易,而無離所惡,此治之道。’”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刑德》:“千仞之高,人不輕凌;千鈞之重,人不輕舉。 商君 刑棄灰於道,而 秦 民治?!?宋 蘇軾 《東坡志林·趙高李斯》:“ 商鞅 立信於徙木,立威於棄灰?!?a href="/hycd/h/h273484.htm" target="_blank">或曰刑棄灰于道者,用以保馬,以利耕戰(zhàn)。 明 張萱 《疑耀·秦法棄灰》:“ 秦 法,棄灰於道者棄市。此固 秦 法之苛,第棄灰何害於事,而苛酷如此?余嘗疑之,先儒未有發(fā)明者。偶閲《馬經(jīng)》,馬性畏灰,更畏新出之灰,馬駒遇之輒死,故石礦之灰,往往令馬落駒。 秦 之禁棄灰也,其為畜馬計(jì)耶?”
- 西北樓成雄楚都,遠(yuǎn)開山岳散江湖——— 杜甫又作此奉衛(wèi)王
- 馬嘶循古道,帆滅如流電。——— 劉禹錫重至衡陽傷柳儀曹
- 萍工風(fēng)轉(zhuǎn)有時(shí)合,邂逅一見難預(yù)量——— 王邁贈蕭棠仲致政
- 卷收名利幟,揭示圣賢心——— 陽枋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
- 人言似章貢,玉虹夾其背——— 羅椅題信豐縣城門六首朝天
- 垢衣那肯便拋遺,切恐眾生難理會——— 釋印肅頌石頭和尚草庵歌
- 廊廟風(fēng)云斷,園林歲月遷——— 王柏代挽王潛齋
- 無數(shù)枝頭簇簇葩,大枝直上細(xì)枝斜——— 陳藻紫瑞香三首
- 更連夕晴光,一番小雨,朝靄全收——— 趙以夫木蘭花慢(漳州元夕)
- 夜聽四鄰樂,朝尋九陌花——— 姚合春日即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