濡染
詞典解釋
(1).沾染;受熏陶。 唐 歐陽詹 《出門賦》:“路實多岐,絲無定色,任玄黃之濡染,信疆理之南北?!?宋 蘇籀 《欒城先生遺言》:“公言近世學(xué)問,濡染陳俗, 卻人 雖善士,亦或不免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四:“后 文正 子 文清 相國, 文莊 子 山舟 學(xué)士,果濡染家學(xué),八法冠時,碑版大書,照曜四裔?!?/p>
(2).謂描繪和表現(xiàn)。 聞一多 《詩與批評》:“ 杜甫 之后有了 白居易 , 白居易 不單是把筆濡染著社會,而且他為當(dāng)前的事物提出他的主張與見解?!?/p>
(3).浸濕。常指運筆寫字作畫。 唐 李商隱 《韓碑》詩:“公退齋戒坐小閤,濡染大筆何淋灕!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紫姑大書字》:“墨漿以大器貯,備濡染也?!?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手談》:“[外]仙姑手中佳扇,為何無人題寫?[旦]欲求足下濡染,未敢輕凟?!?郭沫若 《木筆》詩:“蘸足紫墨水,好向紙上寫新詩,問誰在濡染大筆,這樣地淋漓?”
- 剖將,試嘗,止愛些酸模樣——— 喬吉【中呂】朝天子_歌者簪山桔
- 青燈書閣下,細(xì)語交情真——— 趙汝回杜子墅留別
- 問拍疑新令,憐香占彩球——— 杜牧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
- 暮去朝來緣底事,不如早早還家——— 石孝友臨江仙
- 慎莫視蘇子,是更得家風(fēng)——— 晁說之謝程致道監(jiān)丞以秋夜直舍二詩相視并簡蘇在廷
- 埭西小店酒新篘,一醉今朝覺易謀——— 陸游沽埭西酒小酌
- 路入桑干塞雁飛,棗郎年少有光輝。——— 楊巨源太原贈李屬侍御
- 翠眼圈花,冰絲織練,黃道寶光相直——— 史達(dá)祖喜遷鶯·月波疑滴
- 幸陪清漢蹕,欣奉凈居游。——— 李適適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(yīng)制
- 十口相將泛巨川,來時暖熱去凄然。——— 范仲淹無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