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教
詞典解釋
(1). 漢 儒謂 夏 尚忠, 殷 尚敬, 周 尚文,稱為“三教”。 漢 班固 《白虎通·三教》:“王者設三教者何…… 夏 人之王教以忠,其失野,救野之失莫如敬; 殷 人之王教以敬,其失鬼,救鬼之失莫如文; 周 人之王教以文,其失薄,救薄之失莫如忠。”
(2).指儒家的施教內(nèi)容,包括六德、六行、六藝、合稱“三德”。 漢 徐干 《中論·治學》:“先王立教官,掌教國子。教以六德,曰智、仁、圣、義、中、和。教以六行,曰孝、友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。教以六藝,曰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(shù)。三教備,而人道畢矣。”
(3).佛教傳入我國后,稱儒、道、釋為“三教”?!侗笔贰ぶ?a href="/hycd/b/b25913.htm" target="_blank">本紀下》:“十二月癸巳,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,帝升高座,辨釋三教先后。以儒教為先,道教次之,佛教為后?!?唐 牛肅 《牛應貞》:“學窮三教,博涉多能。” 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三教》:“上問曰:‘三教何者為貴?’對曰:‘釋如黃金,道如白璧,儒如五穀。’上曰:‘若然,則儒賤邪?’對曰:‘黃金白璧,無亦何妨;五穀於世,豈可一日闕哉!’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補白二》:“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,一到理學先生談禪,和尚做詩的時候,‘三教同源’的機運就成熟了?!?/p>
國語詞典
三教
-
夏代教忠,商代教敬,周代教文,稱為「三教」。見漢.班固.白虎通.卷七.三教。
-
佛、儒、道三教的合稱。
- 晚涼多處聽蟬聲,齊女當年變化成——— 徐照柳下聞蟬
- 休羨長年并極富,休貪寶帶腰環(huán)——— 郭應祥臨江仙(丙寅生日自作)
- 沙洲殊未極,云水更相和——— 張南史富陽南樓望浙江風起
- 今朝偶烹鮮,居士輒破戒——— 吳則禮至楚約諸人飯而圣功不來翌旦乃見過
- 疏鐘文馬駐,繁葉彩禽棲。——— 包佶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,寄贈徐
- 錫以蕃祉,永保咸平——— 佚名乾德以后祀感生帝十首
- 獨持八柄昭馭貴,馭貴馭富抑共細——— 岳珂徽宗皇帝讀閣支降御筆贊
- 更作世間兒女態(tài),亂栽花竹養(yǎng)風煙。——— 王安石鄞縣西亭
- 想亦多宴樂,鼓瑟兼吹笙——— 晁公溯寄瀘南子止兄
- 今來老劣難行甚,空寂無緣但寄詩——— 齊己寄玉泉實仁上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