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殺
詞典解釋
(1).指上殺、下殺、旁殺。語(yǔ)本《禮記·喪服小記》:“親親以三為五,以五為九。上殺、下殺、旁殺,而親畢矣。”謂上至高祖,下至玄孫,旁及其兄弟,其服喪期限依親疏之別而遞減。《北史·張普惠傳》:“竊聞三殺九親,別疏昵之?dāng)ⅲ?a href="/hycd/w/w96309.htm" target="_blank">五服六術(shù),等衰麻之心。皆因事飾情,不易之道者也?!?/p>
(2).古代天子諸侯無事,每年三次田獵射殺牲禽,一以供祭祀,二以享賓客,三以充君之庖廚,謂之“三殺”。《宋書·禮志四》:“今既無復(fù)四方之祭,三殺之儀,曠廢來久,禽獲牲物,面?zhèn)?/a>翦毛,未成禽不獻(xiàn)。”參閱《禮記·王制》。
(3).指喝殺、嚇殺和餓殺。 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上:“言事者舊有三殺之語(yǔ)。街里喝殺,朝里嚇殺,家里餓殺。餓殺,謂俸薄也?!?/p>
- 沉恨處,時(shí)時(shí)自剔燈花——— 周邦彥渡江云(小石)
- 流水桃花香——— 庾信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(shī)
- 臨堤一懷古,柳上見微陽(yáng)——— 梅堯臣吳仲庶殿院寄示與呂沖之馬仲涂唱和詩(shī)六篇邀
- 水陸中分程,看花一月行。——— 劉得仁送姚合郎中任杭州
- 且寄當(dāng)日閑,無論今與昨——— 張嵲曉登靈梵寺閣二首
- 一杯為壽。——— 李鼐一井金
- 師舉舊詩(shī)余不記,茫然恐是夢(mèng)中題——— 劉克莊示寶上人
- 魯連蹈東海,夷齊采薇蕨——— 元好問箕山
- 饑來一缽飯,困來展腳眠——— 黃庭堅(jiān)法語(yǔ)
- 我是人間未了僧,蒼崖如夢(mèng)昔經(jīng)行——— 鄧剡報(bào)先寺
- 1快樂閃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