誦說
詞典解釋
(1).傳述解說。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尊嚴而憚,可以為師;耆艾而信,可以為師;誦説而不陵不犯,可以為師。” 梁啟雄 釋:“伯兄曰:‘不陵不犯,即善守師説之意?!?,《修身》:‘師云而云,則是知若師?!?a href="/hycd/j/j330470.htm" target="_blank">就是這‘不陵不犯’的意思?!?b>《漢書·東方朔傳贊》:“﹝長老賢人﹞皆曰 朔 口諧倡辯,不能持論,喜為庸人誦説,故令后世多傳聞者。”
(2).諷誦講說。 唐 嚴郢 《興善寺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銘》:“后學升堂誦説,有法者非一,而沙門 惠朗 ,受次補之記,得傳燈之旨,繼明佛日,紹六為七,至矣哉!” 明 方孝孺 《送凌君入太學序》:“今之士不然,所習者未脫乎剽竊、誦説之間,而充焉以為足?!?/font>
(3).歌頌,稱道。 宋 王安石 《謝弟安國特賜及第表》:“竊以躬國論聽斷之煩,而察知孤遠之行,略門資貢舉之法,而拔取淹滯之才,山林之所誦説而難遭,閭巷之所驚嗟而罕見?!?
- 10熱火漂移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