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業(yè)
詞典解釋
(1).前世的善惡因緣。佛教相信眾生有三世因果,認(rèn)為過去世所作的善惡業(yè)因,可以產(chǎn)生今生的苦樂果報(bào)。 宋 彭乘 《墨客揮犀》卷八:“ 德 性根好道,宿業(yè)所牽,未能脫去,乃此拘留?!?清 陳守詒 《<香祖樓>后序》:“情能終局,歡娛皆係前塵;恨少收塲,苦惱多由宿業(yè)?!?a href="/hycd/d/d125068.htm" target="_blank">道教亦講宿業(yè),與佛教義相近。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周氏冥通記》卷一:“吾今去,勿輕示人,世上亦有經(jīng),子有宿業(yè),故口相授耳?!?/p>
(2).猶舊業(yè)。 宋 蘇軾 《答劉沔都漕書》:“ 軾 平生以言語文字見知於世,亦以此取疾於人,得失相補(bǔ),不如不作之安也。以此常欲焚棄筆硯,為瘖默人,而習(xí)氣宿業(yè),未能盡去,亦謂隨手云散鳥沒矣?!?/p>
(3).謂久諳其事。 宋 蘇軾 《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制》之二:“吾欲兵民兼利,戎夏兩安。非宿業(yè)更變之臣,懼有傷財(cái)玩寇之患。”
- 夢歸殘?jiān)聲?,信到落花時(shí)——— 李中得故人消息
- 凝塵晝滿室,燕處亦超然——— 喻良能掃室
- 茅齋夜飛雪,碎玉敲風(fēng)甌——— 王之道再用前韻謝張濟(jì)之見和
- 過盡征鴻知幾許,不寄蕭娘書一紙。——— 趙聞禮魚游春水
- 治世吾何用,媸人影自嫌——— 項(xiàng)安世送莊賢良赴召試
- 曾經(jīng)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云。——— 元稹離思五首·其四
- 既懼豪華損,誓從詩書益——— 孟郊游韋七洞庭別業(yè)
- 進(jìn)吏六百石,又得臨海嶠——— 梅堯臣送崔黃臣寺丞宰臨海
- 報(bào)道頭家休喝彩,而今雙六已居盤——— 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匪今方介祉,敢續(xù)載芟詩——— 夏竦躬耕籍田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