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帽
詞典解釋
(1).表示認(rèn)罪。《后漢書·耿秉傳》:“ 安得 惶恐,走出門,脫帽抱馬足降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韓大任》:“白頭脫帽,身膺徽纆?!?/p>
(2).表示恭敬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敘事》:“ 王劭 《齊志》述 洛干 感恩,脫帽而謝。”如:脫帽致敬。
(3).形容豪放,無所檢束。 唐 杜甫 《飲中八仙歌》:“ 張旭 三盃草圣傳,脫帽露頂王公前。” 唐 司空?qǐng)D 《二十四詩品·疏野》:“筑室松下,脫帽看詩。” 宋 蘇軾 《送張?zhí)?/a>覺河?xùn)|提刑》詩:“脫帽風(fēng)流餘長史,埋輪家世本 留侯 ?!?/p>
(4).謂地主、富農(nóng)、反革命分子等經(jīng)過改造而改變成分。因?yàn)?/a>原來定成分稱為“戴帽子”,故云。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面墻雖養(yǎng)蒙,意生豈名身——— 葉適改東門出二首
- 山頭旦旦尋斤斧,擁腫全生計(jì)未疏——— 劉克莊門前榕樹
- 幸眼明身健,茶甘飯軟,非惟我老,更有人貧——— 陸游沁園春·孤鶴歸飛
- 身外有名皆是妄,杯中無物未為通——— 韓維后園雜花特獻(xiàn)輒書呈子華兄
- 近渚何勞攀太華,真妝應(yīng)筆弄西涼——— 周必大郊居三池皆種蓮自五月開至七月末無日不寓目
- 惜哉俗態(tài)好蒙蔽,亦如小臣媚至尊——— 杜甫石筍行
- 可即明時(shí)老,臨川莫羨魚。——— 李頎送人歸沔南
- 側(cè)陣移鴻影,圓花釘菊叢。——— 李世民秋日翠微宮
- 醉狂玄鶴舞,閑臥白驢豪——— 石延年韓希祖隱君武威
- 愛子富文行,顧為己不如——— 曾鞏答裴煜二首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