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趿
詞典解釋
(1).形容不振作,不順當(dāng)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藝絕》:“其人曰:‘卜事甚切,先生豈誤乎?’ 錢 (術(shù)士 錢知微 )云:‘請(qǐng)為韻語曰:兩頭點(diǎn)土,中心虛懸。人足踏趿,不肯下錢?!淙?a href="/hycd/b/b26053.htm" target="_blank">本意賣 天津橋 紿之,其精如此?!?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一》:“俗語以事之不振者為踏趿, 唐 人已有此語。”
(2).遲緩貌。 清 胡文英 《吳下方言考》卷十一:“踏趿。延緩貌。 吳中 謂人作事遲緩曰踏趿。” 石靈 《捕蝗者》:“那水牛被拉著,仰起了嘴,渾身是稀薄的泥濘,甩著尾巴,踏趿著走過來?!?/p>
0
糾錯(cuò)
詩(shī)詞名句推薦
- 白眉青眼見小阮,共臥淮山百尺樓——— 吳則禮舟行對(duì)菊寄智夫侄
- 只恐身輕飛去。——— 仲殊西江月
- 留得典刑傳菊圃,別篘新酒待重陽。——— 范成大王正之提刑見和茉莉小詩(shī)甚工·南花宜夏不禁涼
- 林園瑟縮似高秋,門蒼蕭條若故侯——— 趙蕃用文顯秋字韻呈簽判丈兼簡(jiǎn)子暢兄
- 依依起草際,煜煜點(diǎn)荷心——— 黎廷瑞湖上觀螢
- 簡(jiǎn)齋曾來訪,鶴山亦踵至——— 王義山題武岡向敏衡無加莊
- 我軍取相州,日夕望其平。——— 杜甫新安吏
- 每逢陰黑天外過,乍見火光驚輒墮——— 歐陽修鬼車
- 玄元皇帝著遺文,烏角先生仰后塵——— 白居易讀道德經(jīng)
- 霞城晴煜爚,桃溪春浩蕩——— 余靖游韶石
最新應(yīng)用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