涕泗
詞典解釋
(1).眼淚和鼻涕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六二:“ 齊景 升丘山,涕泗紛交流。”《南史·蕭鈞傳》:“﹝ 蕭鈞 ﹞年七歲,出繼 衡陽元王 ,見 高帝 ,未拜,便涕泗橫流。” 明 孫梅錫 《琴心記·赍金買賦》:“徘徊倚袖,涕泗沾衣,夢到君傍,可怪雞鳴驚喚予?!?清 羅有高 《鄧先生墓表》:“﹝先生﹞年十七,得 宋 五子書讀之,涕泗被面下曰:‘嗟夫!吾乃今日知為人之道也。’”參見“ 涕泗滂沱 ”。
(2).涕淚俱下,哭泣。 漢 揚雄 《元后誄》:“ 新室文母太后 崩,天下哀痛,號哭涕泗。” 宋 蘇軾 《白帝廟》詩:“遲回問風(fēng)俗,涕泗閔興衰?!?b>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 向士肅 出外拜客……遇箇婦人,鬢髮蓬鬆,涕泗而來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獻二·事叔至孝》:“﹝ 施愚山 ﹞辛亥客都門,每憶叔,輒涕泗。”
0
糾錯
詩詞名句推薦
- 感遇歸真主,勛勞念老臣——— 王珪依韻恭和圣制俯同太師文彥博玉津園賜宴席上
- 天外矗矗瓊山,溶溶銀海,上下光相接。——— 沈瀛念奴嬌
- 碧色乍蔥蘢,清光常蒨練。——— 張仲方賦得竹箭有筠
- 欠伸起喚梅花說,明日平頭五十人——— 吳錫疇除夜
- 西溪風(fēng)月宜真賞,東嶺煙霞稱苦吟——— 朱長文次韻蒲左丞游虎丘十首
- 霜細猶欺柳,風(fēng)柔已弄梅。——— 晁補之南歌子
- 南北三年一解攜,曾書蕉葉寄新題——— 釋紹嵩和自然
- 超然便欲遺榮去,卻恐元龍會見侵。——— 王安石次楊樂道韻六首其三——幕次憶漢上舊居
- 跌巖琴書誰我輩,承平鐘鼓自僧家——— 陳著兄弟醵飲訪雪航次弟觀韻地
- 欲賞壑源新氣味,不應(yīng)兼進豨苓——— 易少夫人臨江仙(詠熟水)
最新應(yīng)用
- 10最后的劍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