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聲相應(yīng)
詞典解釋
(1).指樂聲相和?!兑住で罚骸巴曄鄳?yīng),同氣相求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同聲相應(yīng)者,若彈宮而宮應(yīng),彈角而角動(dòng)是也?!?三國 魏 嵇康 《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》:“夫同聲相應(yīng),同氣相求,自然之分也。音不和,則比絃不動(dòng);聲同,則雖遠(yuǎn)相應(yīng)。”
(2).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(yīng)。 唐 吳兢 《樂府古題要解·合歡詩》:“婦人言虎嘯風(fēng)起,龍躍云浮,磁石引針,陽燧致火,皆以同聲相應(yīng),同氣相求?!?宋 秦觀 《十二經(jīng)相合義說》:“同聲相應(yīng),同氣相求,所謂同類而相感者也?!?/p>
(3).比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應(yīng)?!?a href="/hycd/s/s233462.htm" target="_blank">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等傳論》:“昔 文帝 、 陳王 以公子之尊,博好文采,同聲相應(yīng),才士并出?!薄?a href="/hycd/s/s316174.htm" target="_blank">水滸傳》第八五回:“ 江 乃 鄆城 小吏,逃罪上山……同聲相應(yīng),同氣相求,恩如骨肉,情若股肱?!?續(xù)范亭 《號(hào)召山西人民推翻萬惡無恥軍閥閻錫山》:“我們過去都是 續(xù) 李 兩烈士的革命同志,參加過國民軍的戰(zhàn)友,同聲相應(yīng),同氣相求,心心相印,脈脈相通?!?/p>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(yīng)。指志趣、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(yīng),自然地結(jié)合在一起。
同聲相應(yīng)出處
國語詞典
同聲相應(yīng)
-
原指聲音相應(yīng)和。語出易經(jīng).乾卦.文言:「同聲相應(yīng),同氣相求。」孔穎達(dá).正義:「同聲相應(yīng)者,若彈宮而宮應(yīng),彈角而角動(dòng)是也。」後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應(yīng)和。三三國志.卷二十一.魏書.王粲等傳.評曰:「昔文帝、陳王以公子之尊,博好文采,同聲相應(yīng),才士並出?!固疲畻顭K.晦日藥園詩序:「凡我良友,同聲相應(yīng)。」或作「.魏書.王粲等傳.評曰:「昔文帝、陳王以公子之尊,博好文采,同聲相應(yīng),才士並出?!固疲畻顭K.晦日藥園詩序:「凡我良友,同聲相應(yīng)?!够蜃鳌竿曋畱?yīng)」。
近義詞: 同氣相求
- 涪翁太多可,喚作水仙兄——— 張道洽池州和同官詠梅花
- 穹壤之間,同一和氣,官民之際,同一至樂,穆乎休哉——— 徐鹿卿酹江月
- 孤燈照影聽初雞,攬轡情懷倍慘凄。——— 陸游賴牟鎮(zhèn)早行
- 淚碑忽已新,革帶儼如在——— 唐仲友續(xù)八詠千年增舊觀
- 窗含遠(yuǎn)景正無盡,筆點(diǎn)諸峰自有神——— 乾隆桃花寺行宮即目
- 漢廷急獻(xiàn)納,使節(jié)乃輝光——— 趙蕃與蘇運(yùn)使詡四首
- 會(huì)合當(dāng)何諧——— 曹植怨詩行
- 鄰里桑麻接,兒童笑語喧——— 戴叔倫郊園即事寄蕭侍郎(一作呈蕭常州復(fù))
- 地卑荒巨澤,山斷見平川——— 晁公溯漢川
- 歸來小西湖,湖水清且漣——— 吳芾葉性之有詩紀(jì)十五夜之集因用來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