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情
詞典解釋
(1).受外界事物觸動而生之情。 晉 棗據(jù) 《雜詩》:“引義割外情,內(nèi)感實(shí)難忘。”《史記·樂書》“感於物而動,性之頌也” 唐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其心雖靜,感於外情,因物而動,是性之貪欲也。”
(2).指宮廷外臣民的情緒?!?a href="/hycd/x/x207093.htm" target="_blank">新唐書·李石傳》:“于時大臣新族死,歲苦寒,外情不安。帝曰:‘人心未舒何也?’ 石 曰:‘刑殺太甚,則致陰沴。’”
(3).外國的情況。 柳亞子 《二十世紀(jì)大舞臺發(fā)刊詞》:“ 歐 亞 交通,幾五十年,而國人猶茫昧于外情?!?/p>
(4).指與外人不正當(dāng)?shù)?a href="/hycd/n/n88374.htm" target="_blank">男女關(guān)系?!?a href="/hycd/c/c90529.htm" target="_blank">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小的媳婦,雖是懶惰嬌癡,小的閨門也嚴(yán)謹(jǐn),卻不曾有甚外情?!?/p>
- 歸思海眾繞,來應(yīng)輔臣招——— 李維送僧歸護(hù)國寺
- 算同時、雖有似火紅榴,爭比得、淡妝伊家輕妙——— 史浩洞仙歌(茉莉花)
- 書卷須求旨,須根易得銀——— 貫休寄匡山紀(jì)公
- 佯為僵踣主父前,主父不知加妾鞭——— 元稹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將進(jìn)酒
- 乃今漂流如無何,進(jìn)退未果徒鐫磨——— 曹勛王正道再遇竹冠輒和來韻見鄙愫二首
- 葉暗乳鴉啼,風(fēng)定亂紅猶落。——— 蔣子云好事近
- 由是閣下之庭,無愈之跡矣——— 韓愈與陳給事書
- 日落野原秀,雨余云物閑——— 吳融登途懷友人
- 玉堂金馬,竹籬茅舍,總是無心處——— 佚名青玉案
- 已決明年徑歸隱,好涼還得共驅(qū)馳——— 孫應(yīng)時和吳斗南
- 10冬季軍事狙擊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