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祀
詞典解釋
(1).謂禘、郊、宗、祖、報(bào)五種祭禮。見《國語·魯語上》。
(2).古代祭祀的五種神祗。(1)祭祀五行之神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以血祭祭社稷、五祀、五岳?!?鄭玄 注:“此五祀者,五官之神?!薄?a href="/hycd/z/z125891.htm" target="_blank">左傳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故有五行之官,是謂五官。實(shí)列受氏姓,封為上公,祀為貴神。社稷五祀,是尊是奉。”《太平御覽》卷五二九引《漢書議》:“祠五祀,謂五行金木水火土也。木正曰 句芒 ,火正曰 祝融 ,金正曰 蓐收 ,水正曰 玄冥 ,土正曰 后土 。皆古賢能治成五行有功者,主其神祀之?!?2)祭祀住宅內(nèi)外的五種神?!?a href="/hycd/l/l370453.htm" target="_blank">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冬之月﹞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,大割祀于公社及門閭,臘先祖五祀?!?鄭玄 注:“五祀,門、戶、中霤、灶、行也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祭意》:“五祀報(bào)門、戶、井、灶、室中霤之功。門、戶,人所出入,井、灶,人所欲食,中霤,人所託處,五者功鈞,故俱祀之?!?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(shí)記·門神》:“夫門為五祀之首,并非邪神,都人神之而不祀之,失其旨矣?!?/p>
(3).五類應(yīng)享受祭祀的功臣。 漢 蔡邕 《獨(dú)斷》:“五祀之別名:法施於民則祀,以死勤事則祀,以勞定國則祀,能御大災(zāi)則祀,能捍大患則祀。”
- 塵中個(gè)個(gè)貪名利。——— 馬鈺姚源憶故人八首
- 今日趨名急,臨風(fēng)一黯然。——— 李中江南重會(huì)友人感舊二首
- 邊恨在行人,行人無盡歲。——— 劉駕蘭昌宮
- 祝君此去,飛黃騰踏,日侍凝旒邃冕——— 趙長卿鵲橋仙
- 野水浮白煙,巖花自開落。——— 王軒佳人去千載
- 問長纓何時(shí)入手,縛將戎主——— 劉克莊賀新郎·國脈微如縷
- 選定唐詩手自編,醒時(shí)消遣醉時(shí)眠——— 王镃山居即事
- 海邊山夜上,城外寺秋尋。——— 齊己寄南徐劉員外二首
- 艇子掠岸行,水瘦不濡尾——— 沈與求泛舟村落阻風(fēng)不能少進(jìn)而菱梢芡觜繚舷上下篙
- 漫漫出門路,蝺蝺可誰造——— 王令游江陰壽寧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