襲裘
詞典解釋
古代盛禮時(shí),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見于外,謂之襲裘。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 曾子 襲裘而弔, 子游 裼裘而弔。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:‘夫夫也,為習(xí)於禮者,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?’主人既小斂,袒括髮。 子游 趨而出,襲裘帶絰而入。 曾子 曰:‘我過矣,我過矣,夫夫是也!’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凡弔喪之禮,主人未變之前,弔者吉服而弔,吉服謂羔裘玄冠緇衣素裳,又袒去上服,以露裼衣,則此裼裘而弔是也。主人既變之后,雖著朝服而加武以絰,又掩其上服,若是朋友,又加帶,則此襲裘帶絰而入是也。”《禮記·喪大記》:“弔者襲裘,加武,帶絰?!?陳澔 集說:“弔者小斂后來,則掩襲裘上之裼衣?!?/p>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陵谷欻遷改,風(fēng)雷行地中——— 陳宓得古杉于劉坑
- 當(dāng)臺競斗青絲發(fā),對月爭夸白玉簪。——— 魚玄機(jī)光、威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
- 安南塞北都?xì)w了,時(shí)復(fù)挑燈把劍看——— 釋文禮頌古五十三首
- 高陽醉、玉山未倒。——— 劉過轆轤金井/四犯翦梅花
- 未必愁能解,虛傳酒有功——— 許及之百結(jié)
- 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——— 史浩浪淘沙令(祝壽)
- 霜蕊鮮鮮,野人開徑新栽植——— 王十朋點(diǎn)絳唇(冷香菊)
- 忽爾弦斷絕,俄聞管參差。——— 劉禹錫酬令狐相公新蟬見寄
- 玄發(fā)盡驚為客換,白頭曾見幾人閑——— 杜牧將赴京留贈僧院
- 陂澤秋容淡,郊原曉氣清——— 陸游秋陰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