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走
詞典解釋
(1).走卒;供奔走役使的人。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上新定法律表》:“將恐此書(shū),永墜下走之手矣?!?宋 葉適 《司馬溫公祠堂記》:“至於深衣幅巾,退然山澤之間,誠(chéng)意至義,不敢加一豪於嬰兒下走?!?清 吳熾昌 《客窗閑話(huà)·呆官》:“為大令親隨,何等親密,反求管門(mén),是下走之職。”
(2).自稱(chēng)的謙詞?!?a href="/hycd/h/h235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漢書(shū)·蕭望之傳》:“若 管晏 而休,則下走將歸 延陵 之皋?!?顏師古 注:“下走者,自謙言趨走之役也。”《宋書(shū)·何尚之傳》:“若止于四銖五銖,則文皆古篆,既非下走所識(shí),加或漫滅,尤難分明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答元饒州論政理書(shū)》:“ 祁大夫 不見(jiàn) 叔向 ,今而預(yù)知斯舉,下走之大過(guò)矣?!?徐特立 《國(guó)文教授之研究》:“下走濫竽教育事業(yè),常病教授無(wú)方?!?/p>
- 一分春色,為君留著——— 賀鑄憶秦娥(三之二)
- 十二年間,挺身為國(guó),勛庸知幾——— 劉過(guò)水龍吟
- 登高一展眺,宮樹(shù)郁嵯峨——— 陳允平登吳山
- 頗學(xué)鴉種麥,可憐人代牛——— 蒲壽宬種麥
- 何郎舊夢(mèng),四十余年尚能憶——— 吳潛暗香
- 君侯把麾符,政暇興不淺——— 裴煜峴山
- 既能持苦節(jié),勿謂少知音——— 無(wú)可同劉秀才宿見(jiàn)贈(zèng)
- 只應(yīng)山鬼知公意,乞雨新添瀑布聲。——— 黃庶陪丞相游石子澗
- 憔悴蕭郎,贏(yíng)得帶圍寬——— 劉仙倫江神子/江城子
- 嘆息提兵血戰(zhàn),西風(fēng)響、一片刀環(huán)——— 陳維崧過(guò)虎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