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暢
詞典解釋
(1).宣揚(yáng);傳布。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“四方于宣” 漢 鄭玄 箋:“四方恩澤不至,則往宣暢之?!?b>《后漢書·順帝紀(jì)》:“夷狄叛逆,賦役重?cái)?shù),內(nèi)外怨曠,惟咎嘆息。其遣光祿大夫案行,宣暢恩澤,惠此下民,勿為煩擾。” 明 王守仁 《答顧東橋書》:“圣學(xué)既遠(yuǎn),霸術(shù)之傳積漬已深,雖在賢知,皆不免於習(xí)染。其所以講明修飾,以求宣暢光復(fù)於世者,僅足以增霸者之藩籬,而圣學(xué)之門墻遂不復(fù)可覩?!?/p>
(2).舒散;抒發(fā)。 唐 陸贄 《奉天論赦書事條狀》:“宣暢鬱堙,不可不洞開襟抱;洗刷疵垢,不可不盪去瘢痕?!?田北湖 《論文章源流》:“圣人知聲音之道,足以感人也,拊石截竹,八音克諧,定其律呂,授以節(jié)奏,調(diào)攝志氣,宣暢性情,使聞其聲者,油然愉快,游神宇下,含履中和。”
(3).流暢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三十:“﹝鼻﹞兩孔之下源是死氣之門,元生君嚴(yán)固守之,使精神宣暢于百節(jié),血液盈滿于千關(guān)?!?明 李贄 《讀律膚說》:“故性格清徹者音調(diào)自然宣暢,性格舒徐者音調(diào)自然疏緩?!?/p>
- 幽壑鼓寒濤,霜林木葉飄——— 釋可湘偈頌一百零九首
- 天長雁影稀,月落山容瘦,冷清清暮秋時(shí)候——— 盧摯沉醉東風(fēng)·重九
- 杳杳從天遠(yuǎn),泠泠出禁頻——— 王岳靈聞漏
- 二妙今誰敵,有詩皆可歌——— 趙蕃俗有雪上加霜之諺今日之謂也二詩呈知縣契丈
- 塤箎雅韻皆多感,偏覺陽春再和難——— 宋庠和中丞晏尚書和答十二兄夜歸遇雪之作
- 從來破釜躍江魚,只有清詩嘲飯顆——— 蘇軾徐使君分新火
- 瘴雨過,海棠晴,春色又添多少。——— 秦觀添春色/醉鄉(xiāng)春
- 悠悠覽物化,了了知予心——— 張栻和吳伯承
- 蹋雨敲門覓季夷,襞牋同和仲高詩——— 陸游又又
- 其交也以道,其接也以禮——— 孟子孟子·萬章章句下·第四節(ji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