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讓
詞典解釋
春秋 戰(zhàn)國(guó) 間 晉 人。為 晉 卿 智瑤 家臣。 晉出公 二十二年(公元前453年) 趙 、 韓 、 魏 共滅 智氏 。 豫讓 用漆涂身,吞炭使啞,暗伏橋下,謀刺 趙襄子 未遂,后為 趙襄子 所捕。臨死時(shí),求得 趙襄子 衣服,拔劍擊斬其衣,以示為主復(fù)仇,然后伏劍自殺。見《史記·刺客列傳》。《呂氏春秋·論威》:“ 冉叔 誓必死於 田侯 ,而齊 國(guó) 皆懼; 豫讓 必死於 襄子 ,而 趙氏 皆恐; 成荊 致死於 韓主 ,而 周 人皆畏?!?唐 張九齡 《上姚令公書》:“君侯察其茍附及不輕受,就而厚之,因而用之,則 禽息 之首,為知己而必碎; 豫讓 之身,感國(guó)士而能漆?!焙笠?a href="/hycd/f/f166770.htm" target="_blank">泛指刺客。 明 無(wú)名氏 《鳴鳳記·陸姑救易》:“欲存 豫讓 心,先試 荊軻 劍?!?陳衍 《遼詩(shī)紀(jì)事·耶律乙辛<十香詞>》:“上嘗召 登 ( 單登 )彈箏。后諫曰:‘此叛家婢,女中獨(dú)無(wú) 豫讓 乎,安得輕近御前?’”
- 今師一去無(wú)來(lái)日,花洞石壇空月明。——— 方干題天柱觀魚尊師舊院
- 始見氣頗勁,既語(yǔ)理不肴——— 強(qiáng)至雷君自陜及門謁與書偕聊成短篇以答來(lái)貺
- 織檻錦紋苔乍結(jié),墮書花印菊初殘。——— 譚用之句
- 民安善政神應(yīng)喜,桑蔭兒童犢背眠——— 汪晫次韻李明府上事初謁登源廟用蘇黃門韻見示
- 老雞失旦也似儂,引頸一呼窗已白——— 陸游起晚自嘲
- 秋風(fēng)淅淅,秋水冷冷——— 釋智遇偈頌二十五
- 粗繒裁制襜褕暖,肥羜烹調(diào)餺飥香。——— 陸游村居
- 毗壇不試新分竹,霅水空瞻舊茇棠——— 徐嘉言挽薛艮齋二首
- 廣寒宮殿,看人顏似冰玉。——— 陸淞念奴嬌
- 地靈香火溪山護(hù),嶺近衣冠嵐霧侵——— 劉黻道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