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物不知
詞典解釋
對(duì)某一事物有所不知。謂知識(shí)尚有欠缺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法言·君子》:“圣人之於天下,恥一物之不知。” 漢 崔瑗 《河間相張平子碑》:“一物不知,實(shí)以為恥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雜說中》:“‘一物不知,君子所恥?!?a href="/hycd/s/s296905.htm" target="_blank">是則時(shí)無遠(yuǎn)近,事無巨細(xì),必藉多聞,以成博識(shí)?!薄?a href="/hycd/n/n95076.htm" target="_blank">孽?;?/a>》第二回:“論起‘一物不知,儒者之恥’的道理,這是正當(dāng)辦法?!币嘧鳌?一事不知 ”?!?a href="/hycd/n/n88700.htm" target="_blank">南史·隱逸傳·陶弘景》:“讀書萬餘卷,一事不知,以為深恥?!?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成語》:“一事不知,以為深恥?!稌x書》 陶淵明 謂 范隆 曰,一物不知,君子之恥?!卑矗?陶淵明 乃 劉淵 之誤?!稌x書·劉元海載記》: 劉淵 幼好學(xué),嘗謂同門生 朱紀(jì) 、 范隆 曰:“一物之不知,固君子之所恥也。”
對(duì)某一事物有所不知。比喻知識(shí)尚有欠缺。一物不知出處
使用例句
一物不知是成語。
國語詞典
一物不知
-
對(duì)某一事物不了解,指知識(shí)尚有欠缺、不完備。
- 漢.揚(yáng)雄.法言.君子:「聖人之於天下,恥一物之不知?!?/li>
- 漢.崔瑗.河間相張平子碑:「一物不知,實(shí)以為恥。」
- 貪勝覺程近,愛閑經(jīng)宿多——— 鄭谷聞所知游樊川有寄(一本無有寄二字)
- 幾多秋思亂鄉(xiāng)心。——— 王礀浣溪沙
- 觸景漫思千古事,無錢空對(duì)一籬花——— 王冕九日書懷
- 名列太玄童,玉女如嬰兒——— 彭止四賢古風(fēng)壽帥閫赤松子
- 塵寰漸遙天路近,慈云輝物已灰心——— 劉丹天封寺
- 老病猶堪記。——— 呂本中菩薩蠻
- 未駕青鸞返帝鄉(xiāng),三江七潭路茫茫。——— 陸游書懷絕句
- 且與燕公添秀發(fā)——— 毛滂玉樓春(贈(zèng)孫守公素)
- 佳人信杳,日暮碧云深,樓獨(dú)倚,鏡頻看,此意無人識(shí)——— 張?jiān)?/a>驀山溪
- 清汴長淮莽蒼中,揚(yáng)州畫戟擁元戎。——— 陸游寄題揚(yáng)州九曲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