奏書
詞典解釋
(1). 漢 時(shí)在諸侯王國中,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的文書稱“奏書”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書記》:“ 戰(zhàn)國 以前,君臣同書; 秦 漢 立儀,始有表奏,王公國內(nèi),亦稱奏書?!?姚華 《論文后編·目錄上》:“奏之為言進(jìn)也,於天子曰奏,於王公曰奏書,於公府曰奏記?!?/p>
(2).泛指奏章。 宋 王安石 《王中甫學(xué)士挽詞》:“同學(xué) 金陵 最少年,奏書曾用牘三千?!?/p>
(3).臣下向君主進(jìn)呈文書。 唐 元稹 《沂國公魏博德政碑》:“臣拜稽首,退而奏書於陛下?!?/p>
(4).叢辰名。為歲之貴神,主奏記與伺察。一說為水神,是歲君的諫臣。《協(xié)紀(jì)辨方書·義例一·奏書》:“《廣圣歷》曰:‘奏書者,歲之貴神也,掌奏記,主伺察?!?曹震圭 曰:‘奏書者,水神也,為歲君之諫臣?!?/p>
- 翠竹留人不忍還,暖泉春漲已潺潺——— 張耒福昌官舍后絕句十首
- 暮云如有得,寧謝寄聲頻——— 林逋和天竺慈云大師
- 云分雨散十五年,始得一笑樽酒前。——— 獨(dú)孤及自東都還濠州,奉酬王八諫議見贈(zèng)
- 吾知元亮賢,嗜酒不嗜味——— 滕岑和陶淵明飲酒詩
- 真成紅玉嬌相倚,不減昭陽第一人——— 韓元吉以雙蓮戲韓子師
- 送君歸後,細(xì)寫茶經(jīng)煮香雪。——— 辛棄疾六么令
- 更作儒林傳,還應(yīng)有姓名——— 皇甫冉送韋山人歸鐘山所居(一作郎士元詩)
- 離明用獄四,噬嗑賁旅豐——— 方回大衍易吟四十首
- 湖上無人月自明,夢(mèng)中髣佛得閑行——— 陸游夢(mèng)中游禹祠
- 豈知才術(shù)疏,空自凋發(fā)齒。——— 陸游伏中熱不可過中夜起坐作詩寄五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