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敏洪:在改變的時代改變自己
來源:網友投稿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8-23 15:53:25
——11月19日在創(chuàng)業(yè)家傳媒5周年慶典上的講話
文/俞敏洪
我們面臨一個變革的時代。我有一個比喻,本來你想娶一個女人好好過一輩子,結果娶回家被窩還沒有熱,這個女人可能就被別人搶走了。在這個時代,任何控制和權威都失去了意義。權威和控制權被消減其實是件特別好的事情,因為在權威和控制的社會里,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是扯淡。我喜歡微信,不是因為它好用,而是它消減了移動、聯(lián)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,讓它們失去壟斷市場,讓中國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億費用。
在這樣的一個時代,個人英雄主義重新來臨,任何一個個人英雄都有可能出頭露面。原來不管你多么英雄,都要權威點頭才能露出水面;今天任何人只要有才能,都能找到露面的機會。這五年來,創(chuàng)新和創(chuàng)業(yè)人士的不斷涌現,是社會更加寬容和靈活的一個顯現。移動和互聯(lián)網的發(fā)展,帶來了整個社會對創(chuàng)新能力的寬容,對創(chuàng)新能力的支持,讓大家有了發(fā)現自己的機會,這是特別讓人欣慰的事情。
面對這樣的時代,生生死死變成了常態(tài),這個時代經濟會不斷發(fā)展,個人成功會不斷涌現,但是個人失敗也會加快步伐。有太多人可能冒出來,他們比你更厲害,有太多人比你更加知道如何應用移動互聯(lián)網等新技術。面對這樣的時代,只有兩種人:一種人想辦法集中自己所有資源,靈活變革,才能繼續(xù)保持江湖地位;另一種人束手無策,則必須隨時做好江湖地位被他人取代的準備。
寧可死在改革的路上,也不死在成功的基因里
失敗,不是因為你做出了錯誤的商業(yè)決策。今天,不管你做出多么正確的商業(yè)政策,都有可能死掉。因為你計劃變革的基因不在原來成功的基因里。原來 * 成功靠個人努力、個人講課能力、個人辛辛苦苦勤奮的能力,但是今天這種能力沒法跟互聯(lián)網、移動技術相結合。未來想讓 * 更加成功,就必須更換我本人的基因,同時更換整個 * 發(fā)展基因。原來成功的基因面對新的時代已經不再是新的成功的保障,甚至變成障礙,更換基因這個坎過不去,基本上就要死。
諾基亞是先例,觸屏技術是諾基亞第一個發(fā)現的,比蘋果早很多,但為什么智能手機沒從諾基亞出來?因為這與原來的團隊基因相抵抗,當整個團隊熟悉原有運作系統(tǒng),并且可以靠原來那一套拿著很多錢過得很舒服時,你讓他們改變非常難。
改變有兩點:第一,讓人重新動腦子。動腦子不是想吃什么飯,穿什么衣,而是變革自己和變革自己做的事情,新的做法,革自己的命,試問,有多少人在重新動腦子?人的慣性思維非常嚴重的。第二,就算意識到重新動腦子后,行為上能不能改變?這也不太容易。舉個例子,我有一個下屬非常能干,但是說話總是傷人,我不斷跟他談,他也真動腦子想了,以后絕對不傷人,每次傷人自抽耳光,但是行為慣性經??刂撇涣?,臉都快打青了還改不過來。就算個人行為能改過來,當你還有一個團隊時,你能不能把團隊思維改過來,這依然是件難事。整體的改革必須靠絕大多數人接受才能夠成功。
我的親身體會:一是改變自己慣性思維非常難;二是意識到不得不變后,行為沒有跟上思想變,思想往右,行為往左;三是如果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一致了,怎么動員團隊跟我們一起走?這個過程中,你可能失去了很多機會,眼看著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過去。諾基亞就是這樣被超過去的,蘋果將來也會這樣。蘇寧電器也在面對這個挑戰(zhàn),所以張近東下決心一定要改,蘇寧易購不賺錢,改可能是死路,但不改也一定是死路。所以我現在做好了準備,寧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,也不愿死在原來成功的基因里。
前天, * 在人民大會堂召開20周年慶典。所有人在慶祝感慨 * 二十年不容易時,只有我一個人陷入焦慮和痛苦之中,因為我知道未來二十年 * 不好走,過去的成功跟未來的成功沒有任何關系。所以當天晚上,我就把 * 150個重要管理干部拉到北京郊區(qū),封閉思考,討論未來二十年發(fā)展步驟,重建新的商業(yè)模式。
到昨天為止,百度、阿里、騰訊全部上了教育平臺,三家公司創(chuàng)始人都是我的朋友,卻豪不猶豫地沖進了我的領域,他們很不地道也不和我商量一下,我從來不對朋友做這樣的事情,但這就是商業(yè)。只要看到有機會就去搶,恰恰在搶的過程中新的模式出來了,在你死我活中間這個社會就進步了。所以我不反對這個東西。
下一步我也去搶。 * 培訓教育到底是面授教育還是線上教育?地面體驗還是線上便捷,未來發(fā)展趨勢是什么,我和我的團隊必須認真思考。方向稍微一錯幾個億就下去了,回都回不來。而且我背后有三萬人的團隊,如果我愿意走到,那三萬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嗎?這可能意味著一半人會失業(yè)。社會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,不變不行,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難也需要不斷改變自己。
這個世界不斷在變,但有些東西你不能變。做一件事時,你必須要考慮是否熱愛這件事。我從來沒有發(fā)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就是為了賺錢,最后還能夠做得特別成功的。你做的事情一定要從心底認可,有信念的人面對失敗和挫折時不會太容易放棄。
我給自己賦予兩個使命:第一必須為中國教育做點事情,這是我一貫的使命,我從來沒有說對中國房地產做點事情,中國不需要再多一個房地產商。我對自己定位非常簡單,這一生下來,如果給我下個定論,我唯一的希望是教育工作者,我是一個老師。第二,我深刻意識到中國社會變革只有一種力量,這種力量不是老師不是知識分子,也不是政府官員,這個力量是中國商業(yè)的力量。商業(yè)背后是一切人類愿意接受的原則,不要一想到商業(yè),就想到互相欺詐、互相騙錢,會有這樣的情況,但更多的是創(chuàng)造價值。只有中國創(chuàng)業(yè)家、企業(yè)家越來越多,中國社會才能真正轉型。像我這樣的人必須為中國商業(yè)發(fā)展做點貢獻,讓社會有契約精神,消除特權、平等透明、公平競爭。
我來創(chuàng)業(yè)家講課,是因為這里面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需要各種鼓勵,我不懂商業(yè)模式,但是我可以鼓勵大家熱血沸騰一次,讓你最后丟了錢也挺開心。在這里我建議大家有幾個心態(tài):
第一,不要怕生生死死,做任何事情只要命不丟就行了,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是赤裸裸的,你怕什么?
第二,缺什么東西就去要,就像看見喜歡的女孩就去追,追不上是你運氣不夠,但是不追一輩子后悔。當年,我最不起眼的學生跟我要資源,第一次時,我不回信。可到第五次時,我必須回信,要不然良心過不去。以前我跟政府部門打電話,對方不同意我就放棄了,后來我就從這個學生身上學會了,一次不行求兩次、兩次不行求三次,求到第十次,還不行就再請另一個人來求。這個世界上95%事情,只要有勇氣和膽量,加上死不要臉就能成功。
第三,緊跟時代,否則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牛,多么好,都有可能失敗。比如開書店很有理想,但書店都沒有辦法經營下去了,沒有跟上這個時代對于新商業(yè)模式和新需求的呼應,跟不上只能退出歷史。我現在最擔心我跟不上時代,但是我一直在努力,如果哪一天看到 * 死掉了,只要大家記住俞敏洪還活著就行,我還會努力地東山再起。
最后,變革自己,不要指望任何別人,也不能指望任何人,天下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,能挽救我們,只有我們自己。
再次感謝大家!


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友投稿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猜你喜歡
- 文/張苗雨獅姐臺北有一位建筑商,年輕時就以精明著稱于業(yè)內。那時的他,雖然頗具商業(yè)頭腦,做事也成熟干練,但摸爬滾打許多 年,事業(yè)不僅沒有起色,
- 歷史上,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的典范——同時也是商業(yè)之神——范蠡。范蠡字號陶朱公,原乃楚國宛邑人,輔佐越王勾踐當上霸主后,立馬急流勇退,乘舟到達齊國,決定
- 讀《20 個月賺130 億——You Tube 創(chuàng)始人陳士駿自傳》--Emily 昨晚剛讀完“陳士駿自傳”。簡潔的文字,簡單的歷程,讓我讀起
- 1、越是巨大的冒險,越是需要巨大的謹慎。2、如果注定要做一個商人,那么就要隨時準備接受被貪婪打敗的命運。3、商道隨政道。4、所謂“暗捧”,表
- 1、破窗理論 棟建筑上的一塊玻璃,又沒有及時修好,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
- 因為中國曾經缺乏創(chuàng)業(yè)環(huán)境,我們的企業(yè)家就像個被帶進燒餅店的餓鬼,抓到什么吃什么。您要是覺得這么大的一個企業(yè)自己玩不轉,想找?guī)讉€幫手,請?zhí)崆霸O
- 2011年,堅決辭去了發(fā)展還不錯的工作。我覺得,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,我我在心理吶喊,我要創(chuàng)業(yè)!我自負
- 雖然今年被稱作是“最難就業(yè)年”,但在廣州高校中,卻有著這樣一群應屆畢業(yè)生,還未參加畢業(yè)禮,他們就已憑著發(fā)明或創(chuàng)業(yè)
- 把小菜當大事業(yè)來做,兩次創(chuàng)業(yè)做到第一今年45歲的趙繼英來自麗水農村。木匠出身的他,為了創(chuàng)業(yè),只身到揚州闖蕩。搞過玻璃家具加工,辦過影視廳,在
- 稻谷脫殼成米,一直以來是我國9億農民的慣常做法。稻谷在農村加工成米,然后運往城市銷售,這幾乎是我國農
- 白手起家,赤手空拳打拼12年,資產上千萬。12年前借錢到吉林長春赤手空拳打天下,12年后擁有上千萬元資產,她的名
- 0元起步,28歲就賺了1個億,這不是傳奇,這是事實。23歲首個100萬33歲,有的人還在尋覓努力的方向,有的人卻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,王
- 確保自己“錢途”的唯一途徑就是為自己打工。至少,《絕不要得到“真正”工作》(Never Get a Real Job) 的作者斯科特·格柏(
- 在我快而立之年的時候也突然的發(fā)現曾經沒心沒肺、半年不打家里一次電話、號稱要將漂泊意境進行到底的自己開
- 我的一個曾經研究創(chuàng)業(yè)學的朋友最近也創(chuàng)建了他自己的公司,在創(chuàng)業(yè)學術領域有過多年經驗和研究的他最終決定離開象牙之塔而
- 隨著改善國民經濟體制、支持各級政府發(fā)展地方經濟、鼓勵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等政策的不斷 * ,越來越多
-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調查,對于男人和女人分別來說,一生中最大困難或挑戰(zhàn)是什么。入選百分比分最大的別是“創(chuàng)
- 沒有名牌大學的光環(huán),也沒有熱門專業(yè)的背景,大學畢業(yè)能如愿找到一份好工作嗎?這是我的故事——我和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畢業(yè)生一樣,曾經抱著一堆簡歷,
- 在巨星隕落、企業(yè)蒙塵的時代,中國經理人們心中的“商業(yè)偶像”,將會是哪些人呢?以下即是根據反饋資訊獲得的一份TOP10榜單。第一位:“工作狂”
- 一直在論壇混著,想寫點東西給相似的人一點鼓勵,卻不知道從何說起,剛剛看了一個朋友的吶喊文章,他由于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