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吏何嘗知大體,清朝方急用真儒
出自唐代王珪《胡則大學(xué)正滿秩趨京賦詩為贈》:
一室蕭然數(shù)卷書,三年冷掾出無驢。
每因芳草憂鵜鴃,苦詠場苗羨白駒。
俗吏何嘗知大體,清朝方急用真儒。
燕臺此去流聲實,見說諸公誦子虛。
注釋參考
俗吏
才智凡庸的官吏。 漢 賈誼 《治安策》:“夫移風(fēng)易俗,使天下回心而鄉(xiāng)道,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。俗吏之所務(wù),在于刀筆筐篋,而不知大體?!薄稘h書·兒寬傳》:“異日, 湯 見上。問曰:‘前奏非俗吏所及,誰為之者?’ 湯 言 兒寬 ?!?清 錢謙益 《福建泉州府知府趙士許授中憲大夫制》:“爾為郡一出於仁人、學(xué)士之為,而絶去鄙儒、俗吏之習(xí),其亦有前政之思乎?” 郭沫若 《革命春秋·歸去來·達(dá)夫的來訪》:“我看 達(dá)夫 的使命依然是做個文藝作家,與其為俗吏式的事務(wù)所糾纏,倒應(yīng)該隨時隨地去豐富自己的作家的生命。”
何嘗
何嘗 (hécháng)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,有“未嘗”、“哪里”、“并不是”的意思 never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?(=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) 歷史的教訓(xùn)人們何嘗忘記?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,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?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not that 我何嘗不想去?只是沒有工夫(=我很想去,只是沒工夫)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,細(xì)菌又何嘗不是如此?大體
大體 (dàtǐ) 大概;基本上 roughly;more or less 大體上說來 收支大體平衡 大體相同 總體來說 on the whole 我大體上同意你的看法 大體 (dàtǐ) 有關(guān)大局的重要道理 cardinal principle;general interest 識大體,顧大局清朝
清晨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七八:“清朝飲醴泉,日夕棲山崗。” 宋 蘇轍 《僧伽塔》詩:“方丈近聞延老宿,清朝留客語逡巡?!?明 唐寅 《白發(fā)》詩:“清朝攬明鏡,元首有華絲。”
清明的朝廷。《后漢書·列女傳·班昭》:“吾性疏頑,教道無素,恒恐 子穀 負(fù)辱清朝?!?唐 羅隱 《中元甲子以辛丑駕幸蜀》詩之二:“敢恨甲兵為棄物,所嗟流品誤清朝。” 宋 蘇軾 《故李承之待制之六丈挽詞》:“清朝竟不用,白首仍憂時?!?明 劉基 《擬連珠》之六八:“舞法之吏,不樂清朝?!?/p>
急用
急用 (jíyòng) 急切需用 urgent need;be badly in need of 節(jié)約儲蓄,以備急用真儒
真正的儒者。猶大儒。 漢 揚雄 《法言·寡見》:“如用真儒,無敵於天下?!?唐 韓愈 《答殷侍御書》:“每逢學(xué)士真儒,嘆息踧踖,愧生于中,顏變于外,不復(fù)自比于人?!薄端问贰さ缹W(xué)傳一·程顥》:“道不行,百世無善治;學(xué)不傳,千載無真儒。無真儒,則貿(mào)貿(mào)焉莫知所之,人欲肆而天理滅矣?!?清 姚瑩 《朝議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銜從祖惜抱先生行狀》:“ 宋 之時,真儒乃得圣人之旨,羣經(jīng)略有定説?!?/p>
王珪名句,胡則大學(xué)正滿秩趨京賦詩為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