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崔涂《泉》:
遠辭巖竇瀉潺潺,靜拂云根別故山。
可惜寒聲留不得,旋添波浪向人間。
注釋參考
巖竇
亦作“巖竇”。即巖穴。 唐 李頎 《答高三十五留別》詩:“ 韓康 雖復(fù)在人間, 王霸 終思隱巖竇?!?宋 曾敏行 《獨醒雜志》卷四:“ 湖湘 巖竇中多石燕,附石而生?!?金 元好問 《寶嚴(yán)紀(jì)行》詩:“遙遙 金門寺 ,寳焰出巖竇。” 清 吳敏樹 《吳南屏聽雨樓記》:“而其為山,崗阜堆復(fù),無巖竇泉石之奇,峰嶺之秀?!?/p>
潺潺
潺潺 (chánchán) 形容雨聲、水聲等 murmur;gurgle;babble 潺潺流水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于兩峰之間者,釀泉也?!巍?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 潺潺 (chánchán) 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flow slowly云根
(1).深山云起之處。 晉 張協(xié) 《雜詩》之十:“云根臨八極,雨足灑四溟。” 唐 杜甫 《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》詩:“ 忠州 三峽內(nèi),井邑聚云根。” 仇兆鰲 注:“ 張協(xié) 詩‘云根臨八極’注:五岳之云觸石出者,云之根也?!?元 馬致遠 《黃粱夢》第一折:“醉歸去松陰滿身,泠然風(fēng)韻,鐵笛聲吹斷云根?!?/p>
(2).山石。 宋 梅堯臣 《次韻答吳長文內(nèi)翰遺石器》:“山工日斵器,殊匪事樵牧。掘地取云根,剖堅如剖玉?!?傅尃 《瘞鶴銘》詩:“墨痕斑駁蘚花溼,云根割取如人立?!?/p>
(3).道院僧寺。為云游僧道歇腳之處,故稱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山居賦》:“愒曾臺兮陟云根,坐澗下兮越風(fēng)穴?!?唐 司空圖 《上陌梯寺懷舊僧》詩之一:“云根禪客居,皆説舊吾廬?!?/p>
故山
舊山。喻家鄉(xiāng)。 漢 應(yīng)瑒 《別詩》之一:“朝云浮四海,日暮歸故山?!?唐 司空圖 《漫書》詩之一:“逢人漸覺鄉(xiāng)音異,卻恨鶯聲似故山?!?宋 秦觀 《呂與叔挽章》之一:“追惟獻歲發(fā)春間,和我新詩憶故山。” 凌景堅 《寄十眉》詩:“應(yīng)被故山猿鶴笑,我偏無計渡 汾 南?!?/p>
崔涂名句,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