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徐再思《【黃鐘】紅錦袍》:
那老子愛清閑主意別,釣桐江江上雪,泛桐江江上月。
君王想念者;宣到鳳。
凰闕。
想著七里漁灘,將著一鉤香餌,望著富春山歸去也。
。
那老子陷身在虎狼穴,將夫差仇恨雪,進(jìn)西施謀計(jì)拙。
若不早去些,烏喙意。
兒別。
駕著一葉扁舟,披著一蓑煙雨,望他五湖中歸去也。
。
那老子見高皇斬了蛇,助蕭何立大節(jié),薦韓侯勞汗血。
漁樵做話說,千古漢。
三杰。
想著云外青山,納了腰間金印,伴赤松子歸去也。
。
那老子覷功名如夢蝶,五斗米腰懶折,百里侯心便舍。
十年事可嗟,九日酒。
須賒,種著三徑黃花,栽著五株楊柳,望東籬歸去也。
。
注釋參考
一鉤
亦作“ 一鉤 ”。 1.一個(gè)鉤子。亦用于形容新月。 唐 韓偓 《雨村》詩:“雁行斜拂雨村樓,簾下三重幕一鉤?!?宋 惠洪 《秋夕示超然》詩:“一鉤窺隙月,數(shù)葉攪眠秋?!?元 貢師泰 《題丁元善煉師陽明樓》詩:“丹光散作霞千縷,劒?dú)獯党稍乱汇^?!?茅盾 《子夜》十二:“滿天的星,一鉤細(xì)到幾乎看不見的月亮?!?/p>
(2).漢字附在橫、豎等筆畫末端的一個(gè)筆畫。因成鉤形,故稱。
香餌
(1).漁獵所用之誘餌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褒賢》:“香餌非不美也,龜龍聞而深藏,鸞鳳見而高逝?!?唐 李群玉 《放魚》詩:“須知香餌下,觸口是銛鉤?!薄段渫醴ゼq平話》卷中:“ 姜尚 因命守時(shí),直鉤釣 渭水 之魚,不用香餌之食,離水面三尺?!?/p>
(2).比喻引誘人上圈套的事物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答<難養(yǎng)生論>》:“是以古之人,知酒肉為甘鴆,棄之如遺;識(shí)名位為香餌,逝而不顧?!薄缎旅裢韴?bào)》1991.12.1:“‘只要價(jià)錢合適,可以買進(jìn)這個(gè)數(shù)--’戰(zhàn)友拋出了‘香餌’,伸一只巴掌,‘50臺(tái)!’ 小王 將一只裝滿鈔票的密碼箱往桌上一堆。”
富春山
山名。在 浙江 桐廬縣 南。一名 嚴(yán)陵山 。前臨 富春江 ,山下有灘稱 嚴(yán)陵瀨 ,為 漢 隱士 嚴(yán)光 游釣處。山腰有二盤石,稱東西二釣臺(tái)。各高百余米,巍然對峙,聳立江湄。東稱 嚴(yán)子陵釣臺(tái) ,西為 宋 處士 謝翱 哭 文天祥 處。《后漢書·逸民傳·嚴(yán)光》:“﹝ 嚴(yán)光 ﹞乃耕於 富春山 ,后人名其釣處為 嚴(yán)陵瀨 焉?!?李賢 注:“今 杭州 富陽縣 也。本 漢 富春縣 ,避 晉 簡文帝 鄭太后 諱,改曰 富陽 ?!?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十二:“長揖萬乘君,還歸 富春山 。”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浙江二·嚴(yán)州府》:“ 富春山 ,縣( 桐廬縣 )西三十里,一名 嚴(yán)陵山 ,前臨大江, 漢 子陵 釣處,人號(hào) 嚴(yán)陵瀨 ,有東西二釣臺(tái),各高數(shù)百丈?!?/p>
歸去
歸去 (guīqù) 回去 go back 離家已久,今當(dāng)歸去徐再思名句,【黃鐘】紅錦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