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普庵歌》:
祝個普庵純寶貝,妙慧莊嚴真暢快。
無門為戶到人稀,萬里神光圓頂蓋。
非相身,無不在,體露堂堂聲色外。
世間夢幻曷能隨,超出世間那肯愛。
絕意識,無眼界,凈名臥疾瞿曇解。
指權(quán)就實度眾生,勿謂古賢來捏怪。
悟普庵,本無壞,空劫有窮渠自在。
四生六道豈相干,物我兼忘心唯最。
無有無,內(nèi)非內(nèi),海印發(fā)光誰敢對。
森羅萬象普庵收,絕待靈明全體會。
忘能所,勿知解,瓦礫真金誰敢買。
若還不是老胡來,覿面難逢輪劫肯。
雪齊腰,求教誨,得旨忘言轉(zhuǎn)不退。
百練金剛無孔錘,要斷龜毛兔角罪。
如意珠,我今解,剎剎塵塵鋪障昧。
一毫端量大千輝,爍破無明生死袋。
注釋參考
一毫
一根毫毛。比喻極小或很少。《列子·楊朱》:“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,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。人人不損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?!?宋 蘇軾 《前赤壁賦》:“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茍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如今 韓生 吉帖婚書,并無一毫虛謬?!薄剁R花緣》第九五回:“向日在家屢要學(xué)劍,奈教師此道不精,不過敷衍教了兩個勢子,卻是一毫無用。” 葉圣陶 《潘先生在難中》:“他更從利害遠近種種方面著想,覺得回去終于是天經(jīng)地義。便把惱恨擱在一旁,臉上也不露一毫形色。”
端量
端量 (duānliáng) 仔細地看;打量 look sb. up and down大千
“ 大千世界 ”的省稱。 晉 道恒 《釋駁論》:“故神暉一震,則感動大千?!?宋 蘇軾 《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》詩:“忽登最高塔,眼界窮大千。” 趙樸初 《滿庭芳·為人民大會堂作》詞:“氣吞大千, 天安門 外, 泰岱 壯嚴?!?/p>
無明
(1).目不見?!冻o·九章·懷沙》:“ 離婁 微睇兮,瞽以為無明?!?/p>
(2).梵語的意譯。謂癡愚無智慧。 晉 王該 《日燭》:“拱己內(nèi)治,總持法忍。三世都寂,一心豁盡。寄耳無明,寓目莫準。” 明 葉憲祖 《北邙說法》:“幾番塵世,識神一點不差移,只為那無明起妄,宿業(yè)成迷?!?/p>
(3).指無明火?!缎咽篮阊浴た逼ぱ巫C二郎神》:“睡至半夜,便覺頭痛眼熱,四肢無力,遍身不疼不癢,無明頓發(fā)熬煎,依然病倒?!薄都t樓夢》第二八回:“正在一腔無明,未曾發(fā)泄,又勾起傷春愁思?!眳⒁姟?無明火 ”。
生死
生死 (shēng-sǐ) 生存和死亡 life and death 生死攸關(guān)的問題 預(yù)言命運的 fatal 他認為什么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釋印肅名句,普庵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