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漣漪亭賞梅》:
判為梅花倒玉卮,故人幽夢(mèng)憶疏籬。
寫真妙絕橫窗影,徹骨清寒蘸水枝。
苦節(jié)雪中逢漢使,高標(biāo)澤畔見湘累。
詩成怯為花拈出,萬斛塵襟我自知。
注釋參考
萬斛
極言容量之多。古代以十斗為一斛, 南宋 末年改為五斗。 唐 杜甫 《夔州歌》之七:“ 蜀 麻 吳 鹽自古通,萬斛之舟行若風(fēng)。” 明 沉采 《千金記·省女》:“正是胸中萬斛愁難遣,付與殘花逐水流。” 清 惲敬 《新喻羅坊漕倉記》:“春、夏、秋三時(shí),得雨漲,發(fā)萬斛之舟,隨流東下。” 郭沫若 《落葉》第二九信:“我對(duì)著你這近在咫尺而又遠(yuǎn)在天涯的哥哥,時(shí)而又感受著無限的哀愁,萬斛的熱淚無端地從眼中涌出。”
塵襟
世俗的胸襟。 唐 黃滔 《寄友人山居》詩:“茫茫名利內(nèi),何以拂塵襟?!?元 王德信 《集賢賓·退隱》套曲:“zi{1~1}焚香下簾清坐久,閑把那絲桐一奏,滌塵襟消盡了古今愁。” 謝無量 《春日寄懷馬一浮》詩:“愿持千里意,聊為豁塵襟?!?/p>
自知
自知 (zìzhī) 認(rèn)識(shí)自己;自己明了 know oneself陸游名句,漣漪亭賞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