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汝騰《示趙與檳弘毅章》:
天之蒼蒼,而在山中。
大畜之象,驗之于躬。
六尺之微,萬善畢叢。
往行前言,浩浩無窮。
一以貫之,何所不容。
兩間非大,此之謂弘。
牝馬之貞,行地?zé)o疆。
古往今來,其道有常。
是以資生,至哉化光。
君子體之,六二直方。
直內(nèi)方外,何用不臧。
守此這毅,賁育非鍘。
泗亭之參,以此任道。
繇軻而后,孰其深造。
濂洛儒先,知德之奧。
非茍知之,亦免允蹈。
興夫請書,朝夕戴抱。
懋哉懋哉,至於華皓。
注釋參考
一以貫之
原指 孔子 的忠恕之道貫穿在一切事物中。后亦泛指一種思想或理論貫通始終?!墩撜Z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貫之?!薄稘h書·王莽傳上》:“而公包其終始,一以貫之,可謂備矣。” 宋 韓淲 《澗泉日記》卷中:“萬物雖殊,而其情可類,所謂一以貫之者。” 明 李贄 《又答石陽太守》:“此數(shù)老之學(xué)所以能繼千圣之絶,而同歸於‘一以貫之’之旨也。” 朱自清 《經(jīng)典常談》十三:“到了《紅樓夢》,組織才更嚴(yán)密了;全書只是一個家庭的故事。雖然包羅萬有,而能‘一以貫之’?!眳⒁姟?一貫 ”。
成語解釋貫:貫穿。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一以貫之出處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’曾子曰:‘唯?!映?,門人問曰:‘何謂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?!笔褂美鋼?jù)谷超豪等人回憶,凡遇應(yīng)當(dāng)參加的討論會,蘇先生向來是風(fēng)雨無阻,幾十年間一以貫之。何所
何處?!妒酚洝ば⑽浔炯o(jì)》:“人皆以為不治產(chǎn)業(yè)而饒給,又不知其何所人。” 唐 韓愈 《感春》詩之一:“我所思兮在何所?情多地遐兮徧處處?!?宋 王安石 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新人新人聽我語:我所思兮在何所?”
不容
不容 (bùróng) 不許;不讓 do not allow 不容置疑(不容許有什么懷疑) 不容許存在;不接納(為世所不客) not allow exist趙汝騰名句,示趙與檳弘毅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