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州海內(nèi)恓惶地,司馬人間冗長官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》:
來書子細說通州,州在山根峽岸頭。
四面千重火云合,中心一道瘴江流。
蟲蛇白晝攔官道,蚊蚋黃昏撲郡樓。
何罪遣君居此地?天高無處問來由。
匼匝巔山萬仞余,人家應(yīng)似甑中居。
寅年籬下多逢虎,亥日沙頭始賣魚。
衣斑梅雨長須熨,米澀畬田不解鋤。
努力安心過三考,已曾愁殺李尚書。
人稀地僻醫(yī)巫少,夏旱秋霖瘴瘧多。
老去一身須愛惜,別來四體得如何?侏儒飽笑東方朔,薏苡讒憂馬伏波。
莫遣沉愁結(jié)成病,時時一唱濯纓歌。
通州海內(nèi)恓惶地,司馬人間冗長官。
傷鳥有弦驚不定,臥龍無水動應(yīng)難。
劍埋獄底誰深掘?松偃霜中盡冷看。
舉目爭能不惆悵,高車大馬滿長安。
注釋參考
通州
通州 (Tōngzhōu) Tongzhou 古州名。西魏時改萬州為通州,唐因之,宋時改名達州,在現(xiàn)在的四川達縣及鄰近地區(qū) 地處今江蘇省南通縣的舊州名,俗稱南通州 地處今北京通縣的舊州名,俗稱北通州 地處今通縣的舊市名海內(nèi)
海內(nèi) (hǎinèi)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(huán)抱,因而稱國境以內(nèi)為海內(nèi) within the four seas;throughout the country 海內(nèi)之地?!睹献印ち夯萃跎稀?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海內(nèi)大亂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恓惶
(1).忙碌不安貌。 唐 李白 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 白 孤劍誰託,悲歌自憐,迫於恓惶,席不暇暖。” 宋 歐陽修 《投時相書》:“抱關(guān)擊柝,恓惶奔走, 孟子 之 戰(zhàn)國 , 揚雄 之 新 室,有不幸其時者矣?!?/p>
(2).悲傷貌?!杜f唐書·李重福傳》:“天下之人,聞?wù)邽槌剂魈?;況陛下慈念,豈不愍臣恓惶?”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簡盧陟》詩:“恓惶戎旅下,蹉跎 淮 海濱。” 元 高文秀 《黑旋風》第三折:“閣不住兩眼恓惶淚,俺哥哥含冤負屈有誰知?” 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姑婦相逢》:“當此際不覺恓惶,骨肉相看惆悵?!?王老九 《張老漢賣馀糧》詩:“揭開瓦甕沒米面,你常恓惶娃叫喚?!?/p>
馬人
(1).即馬流人。 唐 韓愈 《送鄭尚書赴南?!吩姡骸把脮r龍戶集,上日馬人來?!?明 汪廣洋 《嶺南雜錄》詩之十:“只今編戶聞聲教,遺類何由辨馬人。” 清 屈大均 《廣東新語·人語·馬人》:“馬人一曰馬留。”參見“ 馬流 ”。
(2).傳說中的水生動物。 五代 馬縞 《中華古今注·水居》:“狀如人乘馬,眾魚導從。一名魚目,大水有之。 漢 末有人河際見之。馬人背有鱗,如大鯉魚,但手足耳鼻似人不異。視之良久,乃入水。”
長官
長官 (zhǎngguān) 舊指地位高的官吏,也泛指官吏 senior officer or official白居易名句,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