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如凈《觀音贊》:
頭上寶冠牛戴角,腳下蓮華馬踏蹄。
通身瓔珞皮毛債,歷劫風(fēng)流輥水泥。
注釋參考
頭上
(1).頭的上方;頭頂。 五代 齊己 《荊渚感懷寄僧達(dá)禪弟》詩之二:“春殘相憶 荊江 岸,一隻杜鵑頭上啼?!?許杰 《慘霧》下:“村上的婦人們……恐怕惡魔在他們的頭上回旋著,正如強(qiáng)悍的老鷹一般,轉(zhuǎn)瞬間把他們的生命如打小雞一般的啄去?!?/p>
(2).指時候,時間的某一點(diǎn)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六:“ 巫娘子 取一塊來喫,又輭又甜,況是飢餓頭上,不覺一連喫了幾塊?!薄都t樓夢》第八十回:“ 香菱 説到熱鬧頭上,忘了忌諱?!?高延昌 《我的朋友》一:“到第五天頭上,老師就叫 靳秀蘭 去看車?!?/p>
(3).先,前頭。《jin{1*1}瓶{1*1}梅詞話》第六九回:“説在頭上,就是爹賞的這銀子,小媳婦也不敢領(lǐng)去,寧可領(lǐng)了爹言語,對太太説就是了?!?/p>
(4).方位詞。用在名詞后,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(nèi)。 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我向這筵席頭上整扮,做一箇縫了口的撮合山?!?王西彥 《一個小人物的憤怒》:“現(xiàn)在,同樣神圣的義務(wù)輪到自己頭上來了?!?汪曾祺 《七里茶坊》:“為什么找到我頭上呢?說是以前去了兩撥人,都鬧了意見回來了。”
寶冠
(1).飾以寶物之冠。多指佛及其徒眾所戴者。《敦煌變文集·長興四年中興殿應(yīng)圣節(jié)講經(jīng)文》:“如來頭寶冠而足蓮花,言懸河而心巨海。”《敦煌變文集·維摩詰經(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虔恭三禮,仰示慈尊,寶冠亞而風(fēng)颯苻枝,瓔珞搖而霞飛錦樹?!?/p>
(2).指花朵。 宋 韓琦 《北第同賞芍藥》詩:“芍藥名高致亦難,此觀妖艷滿彫欄。酒酣誰欲張珠網(wǎng),金細(xì)偏宜間寶冠。” 宋 徐積 《姚黃》詩:“君看此花肌肉豐,一尺餘高千萬重?;捗嫔畈厍嗖秸希瑢毠谛眽櫛滔紖??!?/p>
戴角
頭頂上生角?!读凶印S帝》:“傅翼戴角,分牙布爪,仰飛伏走,謂之禽獸?!薄痘茨献印椥斡?xùn)》:“四足者無羽翼,戴角者無上齒。”《史記·律書》:“自含齒戴角之獸,見犯則校?!?清 唐孫華 《夏日齋中讀書》詩之三:“戴角無上齒,傅翼恒兩足?!?/p>
腳下
(1).腳底下。 唐 杜甫 《李鄠縣丈人胡馬行》:“頭上鋭耳批秋竹,腳下高蹄削寒玉?!薄吨熳诱Z類》卷二十:“問志學(xué)與立,曰:‘志是要求箇道,猶是兩件物事;到立時,便是腳下已踏著了也?!薄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安坏诵心_下覺得輕了許多,即驢子也不似從前畏難茍安的行動。” 王洪濤 《莉莉》詩:“ 太行 在你的腳下,你在 太行 的懷里!”
(2).物體近地面的部分。 唐 白居易 《草茫茫》詩:“草茫茫,土蒼蒼,蒼蒼茫茫在何處, 驪山 腳下 秦皇 墓?!?前蜀 貫休 《漁家》詩:“前山腳下得魚多,惡浪堆中盡頭睡。”《古今小說·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“來日午時,你可將船泊于 蔣山 腳下南岸第七株楊柳樹下相候。”
(3).指鞋子?!毒劳ㄑ浴ぐ啄镒佑梨?zhèn)雷峰塔》:“便是雨不得住,鞋兒都踏濕了,教 青青 回家,取傘和腳下?!?/p>
(4).現(xiàn)在;馬上。 宋 錢愐 《錢氏私志》:“ 子瞻 若能腳下承當(dāng),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。努力向前,珍重珍重!” 陳登科 《風(fēng)雷》第一部第五一章:“要是依著俺,腳下就動手?!?孫犁 《風(fēng)云初記》十六:“去年的皇歷,今年不能使了。從腳下起,就得變個樣兒!”
蓮華
見“ 蓮花 ”。
踏蹄
亦作“蹋蹄”。亦作“蹋踶”。歌舞時以足踏地為節(jié)?!赌鲜贰ね跎衲顐鳌罚骸?胡太后 追思( 楊華 )不已,為作《楊白花歌辭》,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蹄歌之,聲甚悽斷。”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六·江陵樂一》:“不復(fù)蹋踶人,踶地地欲穿。盆隘歡繩斷,蹋壞絳羅裙。”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七一引 唐 牛肅 《紀(jì)聞·竇不疑》:“有諸男女,或歌或舞,飲酒作樂,或結(jié)伴踏蹄。有童子百餘人,圍 不疑 馬,踏蹄且歌,馬不得行?!?/p>
釋如凈名句,觀音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夜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