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佚名《賀新郎》:
四海文章伯。
自雪堂人老,有誰當(dāng)?shù)谩?br>馀子紛紛何足數(shù),除是壺中仙客。
況奪得、秋光清徹。
筆下詩成愁鬼魅,更千軍、侍帳看飛檄。
須信道,萬人杰。
胸襟浩蕩乾坤窄。
向樓東吟笑,壯心誰識(shí)。
直渡黃河擒頡虜,吐盡平生奇策。
終不負(fù)、雄姿英發(fā)。
聞?wù)f九重飛紫詔,想鳴珂、日晚朝天闕。
鴻鵠舉,楚天闊。
注釋參考
聞?wù)f
猶聽說。 唐 孟浩然 《洛中訪袁拾遺不遇》詩:“聞?wù)h梅花早,何如北地春?”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“江湖上多聞?wù)h 武二郎 名字,不期今日卻在這里相會(huì)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聞臺(tái)州警》詩之一:“聞?wù)h 天臺(tái) 踰萬丈,可容長(zhǎng)嘯碧峯頭?”
九重
(1).九層;九道?!冻o·天問》:“圜則九重,孰營(yíng)度之?”《韓詩外傳》卷八:“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,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(tái)。” 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當(dāng)墻欲高行》:“愿欲披心自説陳,君門以九重,道遠(yuǎn) 河 無津。”
(2).泛指多層。 元 無名氏 《氣英布》第四折:“九重圍里往來,直似攛梭;萬隊(duì)營(yíng)中上下,渾如走馬?!?/p>
(3).指天門;天?!稑犯娂そ紡R歌辭一·漢郊祀歌一》:“九重開,靈之?dāng)?,垂惠恩,鴻祜休?!?唐 李白 《西岳云臺(tái)歌送丹丘子》:“我皇手把天地戶, 丹丘 談天與天語。九重出入生光輝,東來 蓬萊 復(fù)西歸。”京劇《貴妃醉酒》:“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,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。”
(4).指宮門。 漢 趙壹 《刺世疾邪賦》:“雖欲竭誠而盡忠,路絶險(xiǎn)而靡緣。九重既不可啟,又羣吠之狺狺?!?/p>
(5).指宮禁,朝廷。 唐 盧綸 《秋夜即事》詩:“九重深鎖禁城秋,月過南宮漸映樓。”
(6).指帝王。 唐 李邕 《賀章仇兼瓊克捷表》:“遵奉九重,決勝千里?!?明 無名氏 《金雀記·作賦》:“明朝入禁中,奏聞九重?!?清 鈕琇 《觚賸續(xù)編·人觚》:“先是, 寶 ( 法寶 )出奔時(shí),九重大怒,命大索天下。”
(7).指皇位?!抖鼗颓釉~·酒泉子》:“隊(duì)隊(duì)雄軍驚御輦,驀街穿巷犯皇宮,祇擬奪九重?!?/p>
紫詔
見“ 紫泥詔 ”。
鳴珂
(1).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,行則作響,因名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》詩:“隔林望行幰,下阪聽鳴珂?!?唐 王昌齡 《朝來曲》:“月昃鳴珂動(dòng),花連綉戶春。”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記·言祖》:“只把細(xì)蕊輕挼,立倦鞦韆架,耳聽鳴珂眼盼他?!?清 陳夢(mèng)雷 《青青陵上柏》詩:“甲第亙長(zhǎng)虹,擁節(jié)復(fù)鳴珂。”
(2).指居高位。 明 李東陽 《重經(jīng)西涯》詩之一:“豈謂鳴珂還故里,敢將華髮戀微官?!?清 唐孫華 《送宮恕堂北上》詩:“只今交舊盡鳴珂,推挽寧無一人佐?!?/p>
晚朝
謂君王未按時(shí)上朝聽政?!逗鬂h書·皇后紀(jì)序》:“故 康王 晚朝,《關(guān)雎》作諷。”《宋史·石守信傳》:“ 乾德 初,帝因晚朝,與 守信 等飲酒。”
天闕
(1).天上的宮闕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為織女贈(zèng)牽?!吩姡骸皯M無二媛靈,託身侍天闕?!?/p>
(2).天子的宮闕,亦指朝廷或京都?!端螘す痍柾跣莘秱鳌罚骸氨惝?dāng)投命有司,謝罪天闕。” 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(lán)記·聞義里》:“ 惠生 在 烏場(chǎng)國(guó) 二年,至 正光 三年二月,始還天闕。” 唐 韓愈 《贈(zèng)刑部馬侍郎》詩:“暫從相公平小寇,便歸天闕致時(shí)康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題崔青蚓洗象圖》詩:“十丈黃塵向天闕,霜天夜踏宮墻月?!?/p>
(3).指兩峰對(duì)峙之處。因其形似雙闕,故稱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勸進(jìn)梁元帝表》:“何必西瞻虎踞,乃建王宮;南望 牛頭 ,方稱天闕?!?唐 杜甫 《游龍門奉先寺》詩:“天闕象緯逼,云臥衣裳冷。” 仇兆鰲 注引 韋述 《東都記》:“ 龍門 號(hào)雙闕,與大內(nèi)對(duì)峙,若天闕然?!?/p>
(4).星名?!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皟珊?、天闕間為關(guān)梁?!?/p>
佚名名句,賀新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湘莖久鮮澀,宿雨增離披作者:溫庭筠作品:和沈參軍招友生觀芙蓉池
- 紙帳蒲團(tuán)香淡碧,竹爐茶灶火深紅作者:丘處機(jī)作品:望江南 鳴鶴馀音卷之二
- 老盧曾見老黃梅,一首長(zhǎng)廊落韻詩作者:釋普濟(jì)作品:送廣州泰長(zhǎng)老
- 早年相值浙江邊,多見新詩到處傳作者:蘇頌作品: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
- 不知元本發(fā)何處,蛇頸魚尾盤高岡作者:文同作品:寄題杭州通判胡學(xué)士官居詩四首鳳咮堂
- 必如三先生,人與此山稱
- 不妨一半雨兼風(fēng),況對(duì)有情鶯與燕
- 把江北江南,風(fēng)嘹月唳,并付一丘土作者:李治作品:摸魚兒 遺山樂府上附
- 晚妝無力亸云鴉。
- 更欲棲蹤近彭澤,香爐峰下結(jié)茅廬作者:張蠙作品:贈(zèng)江都鄭明府